不住色 · 一个能帮你戒色的网站

  • 色欲重者是一个内心流离失所的「可怜人」,即刻起,请赶快让你的心回家!
  • 你是否深陷色欲的陷阱中无法自拔?你是否身心饱受痛苦,但还是逃不出欲望的魔掌,一次又一次做了欲望的傀儡?你是否想看清色欲的真相,不再被其驱使?即刻起,请停下你的脚步,认真读几篇这里的文章。只要你有改过的决心,坚定不移的实践,就能彻底看清色欲的真相,打破恶性循环,重新做回那个光明正大的自己!

佛学上如何看待「爱情」?

推荐语 爱情让我们如痴如醉,爱情带给我们欢喜也带给我们忧愁。爱情的本质是什么?让我们看看从佛学的角度如何看待爱情? 爱情是人类最主要的感情之一,也是艺术作品中长盛不衰的主题。古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,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相守,今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奋不顾身,那爱情的本质是什么? 爱情的特点 在佛学上看来,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: 第一是痴,就是无明,看不清楚。有个词叫作「痴情」,可谓一语道破。因为痴,所以没道理可讲。有道是「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」。古往今来,多少痴男怨女为了一个情字,万般痛苦,甚至走上绝路。因为这些情是在妄心的基础上建立的,如果缺乏智慧,是很难看清真相的。如果自己不想醒来,也很难接受别人的规劝。 第二是贪,具有粘著的特点。对于恋人,当你在爱对方的时候,同时也在建立对爱的需求;当你说「我爱你」的时候,其实在告诉对方「你也要爱我」。投入的感情越多,由此产生的需要和期待就越高。男女之间是这样,父母对儿女也是这样。爱之所以会成为系缚,就是因为粘著像胶水那样,把双方粘在一起。 在不断投入感情的过程中,粘著程度会随之增加,对爱的需求也在增加。当你对他人有一分的爱,内心会建立一分的需求;有十分的爱,会建立十分的需求;有一百分的爱,会建立一百分的需求。这些需求必须通过对方的回馈,才能得到满足和平衡。但随着需要的不断提升,得到同样回馈的概率就越低。当付出和所得之间的悬殊越来越大,痛苦就随之降临。 第三是我执,是从自我出发的一份占有。男女之间的爱情,特别容易引发占有欲,进而是控制欲。这是破坏彼此关系的大敌,也是直接引发痛苦的导火索。因为控制会带来逆反心理,并进一步造成冲突。同时会因为害怕失去,带来焦虑、恐惧、胡思乱想等各种负面情绪。一旦这种关系发生变化,还会因为对方的「背叛」激起嗔心。这种因爱生恨的悲剧,世间已发生太多了。 爱情的过患 关于爱情的美好,《诗经》云:「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」《车遥遥篇》说:「愿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洁。」 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中写到:「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」爱情固然有其美好的一面,但「积聚皆消散,崇高必堕落 」,再真挚、再炽热的爱情也终究敌不过无常。且不说在相处磨合的过程中,在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的日常生活中,爱意可能会逐渐销散殆尽。即使两人能数十年如一日的相爱相守,也终将要面对爱人会逝去的现实,而曾经的爱有多么地刻骨铭心,现在阴阳两隔的痛苦就有多么地撕心裂肺。世人大多赞颂爱情美好的一面,对痛苦的一面却鲜少提及,但逃避并不能阻止痛苦的到来,反而是理性地看待爱情的美好与过患,更能让我们保持清醒,在面对爱情时,不至于沉溺其中,难以自拔。 学佛需要舍弃爱情吗? 世间的情爱大多以痴、贪、我执为特点,但爱本身并没有错,学佛也并不是要我们断情绝爱,而是要我们把这种污染、有限、粘著的情爱,升华为平等、无限、清净的大爱,比如佛菩萨对众生的大慈大悲就属于被净化、升华的爱。所以爱没有问题,关键要以智慧认识爱的真相,避免贪、痴、我执等问题,进而加以管理和提升。善缘具足的话,还可以把世间伴侣变成菩提眷属,建设清净、和谐的佛化家庭。比如《净土圣贤录》中记载: 钟九思居士,浙江杭州人,居住于西溪。为人朴实敦厚,深信三宝。平常对于邻近僧舍茅篷数十间,钟九思都一一护持,恭敬供养而不怠慢。有时因种种事故而亏损很多钱财,也没有抱怨的脸色,和人交往做生意,没有一丝一毫的欺骗诈欺。他的妻子沈氏,也同修净土行业,对于钟九思所作的一切功德善事,都很喜悦地帮助他。所生的一子一女,皆非常朴素勤劳、恭谨有礼。清宣宗道光六年初夏四月,钟九思现出些微疾病。至二十四日清晨,告诉他的妻子说:「我因平日忠实不欺,求生净土的愿力、至诚恳切的缘故,现在承蒙佛菩萨接引,今天中午将往生西方。你们对于善事应当量力而时常去作,要谨慎遵守我的志愿。」到了午时说:「为我焚香点燃蜡烛。」又告诉沈氏说:「你来日无多,念佛要紧。」说完后就往生,年五十二岁。第二年七月,沈氏亦现出病态,邀请丈夫的兄长,将家事交待嘱咐完毕后,即自己静坐念佛。至二十一日,告诉子女说:「要做好人。」然后安祥而往生,年五十四岁。 由上可知,学佛并不一定要舍弃爱情,也可以把爱人、家人之间的羁绊变成度化众生的良机。印光大师云:「即家庭便是道场。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,尽作法眷。自行化他,口劝身率,使其同归净域,尽出苦轮。则可谓戴发高僧,居家佛子矣。」 愿大众都能: 拥有智慧之爱,远离无明和我执; 拥有清净之爱,远离污染和占有; 拥有平等之爱,远离亲疏和分别。 (2024 年 11 月 8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「宁海灵峰禅寺」)

2024年11月8日

梦参老和尚:贪色的人该怎么克服贪欲心?

推荐语 贪色的人深深陷在对异性美貌的贪恋中久久不能自拔。如何看清美色的真相?如何将心导正,不盲目的贪爱美色?请看梦参老和尚的一段讲述。 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之后,就要发菩提心,使你的心清净。发菩提心,发清净心,完了之后趣向菩提。你同时要对治一下,看看你的病在什么地方。身体有病了你不知道,找医生来把把脉,或者照 X 光,看看你病在哪儿;你自己起心动念的病,医生是没办法,你就对着佛经照一照。 若你太爱财了,爱财爱得连自己妈妈也卖了、连老婆也卖了,什么都卖,就是想要钱,就是爱财。 爱色的人,他跟哪个人交朋友,如果失恋了,他命都不要了,去自杀、去跳海。这就是他爱得重,他的病根就在这儿,就从这儿下手。 要修什么呢?修不净观,这个世界没有清净的。不净观从什么地方修呢?先修你自己的身体。为什么每天要洗澡?如果有人吐了痰,要他再吃他的痰,绝对吃不下去,太脏了。他自己喉咙吐出来的,在里头他不感觉脏,吐出来他就感觉脏了。他解大便,你要他再吃大便,绝不吃;但是在他肚子里,他不嫌脏,他一解出来就嫌脏了。你可以观想一下,若你把肚子打开了,说这里头都是些什么东西啊、我一天带着是些什么? 说这个漂亮、那个漂亮,谁漂亮?都不漂亮。如果看见天女了,他看见人间的美女跟天女比,差太远了。如果他看见菩萨化现的美女,比天女漂亮。菩萨化现的美女就太漂亮了,那是他断你的欲心而化现。观世音菩萨就化现美女,鱼篮观音就是这样,谁都知道这个故事。 知道外在的美貌是假的,那是外皮,内在的五脏六腑可不是?他今天化像人,他的腑肉,除了水就是尿。五脏六腑,生脏之下、熟脏之上,最脏了。 你要这样来观你的身体。你哪一点最美?你观你最美的地方,你就观得很不美了,这没有标准的。说有人很美,大家都看得很美?不见得,有人看得还不美。什么人看得最美?跟他有情的人看得最美。我们中国有句俗话「情人眼里出西施」,西施怎么样,大家还是揣摩,人云亦云。 在北京,我们还当小孩的时候,看过梅兰芳好多次。他卸妆的时候,一脸大胡子,上妆之前,都要刮胡子,越刮越重,脸部都是青的。梅兰芳不漂亮,他要是化了妆看起来,永远是十七、八岁的姑娘。你可以开悟啊,假相。六十来岁的一个男人,满脸胡子,往这边一刮,把头发这么一整理,化妆出来,再一扭扭捏捏地,简直就是仙女。你说真的、假的?没有真的。 「我是女人,我很美」那是你自己认为。老和尚看见你的本质,看见你皮肤里头的东西,你美啥?九孔常流不净。你若说:「他很爱这个人,这是他情人。」她屙泡屎让他吃,他吃不吃?他绝不吃,那就不美了。这样作不净观,来对治你的贪欲,你不会起贪心的。 如果我们去除贪、瞋、痴,我们不能够断就要一样一样来。所以念佛号也好,乃至礼拜也好、修观也好,就像《阿含经》上所说「我的贪欲很重啊」,释迦牟尼佛说,你修不净观吧!你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。就这么去思惟吧。为什么比丘住在尸林?观看死尸一具一具丢到那里,没好久变成腐烂了,多美丽的人都变成腐烂了。或者,你看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心,你可以在这里体会到。这也就是佛经,没有一法不是启发你体悟的。 大家可能都看过小仲马写的小说《茶花女》。《茶花女》那本书,是说这位妓女有一个情人,爱她像自己生命似的,后来因为某种原因,他从法国到亚洲来旅游。之后,他回法国想尽一切办法要看看她,茶花女已经死了,他还要看看她。他怎么看呢?就只有一幕,跟她家里的亲人说好了,跑到坟墓看。等他一打开坟墓,已不是他那时候看的美女,是具骷髅,一打开,他就醒悟了。 在佛教,以前的出家人是住在森林里面,来对治贪欲心、修不净观。我们一天到晚把身体清洗,乃至于化妆、美容,越打扮越丑,你相信吗?越打扮跟本质越有距离。看见画皮没有?画皮戴上了,好像美女;要是把画皮一揭,是具骷髅。类似的问题,是让你渐修、渐观,渐观久了,可以克服你的贪欲心。 (2024 年 11 月 7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「汉济寺」)

2024年11月7日

色欲到底是苦还是乐?

推荐语 我们往往沉醉于对色欲的想象中无法自拔!美色真的那么美好吗?色欲到底是苦还是乐?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感悟。 下面分享一篇从微信公众号摘录的、一位老师所写的文章,让我们跟着老师去从佛家的角度看看色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然后在安静的时候好好去体悟这些话。 佛言:「爱欲莫甚于色。色之为欲,其大无外,赖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之人,无能为道者矣。」这句话是从《大智度论》中引出的,是佛陀对于人间的爱欲之苦的深刻揭示。翻成白话的意思是:「爱欲里边最厉害的莫过于色欲,色欲影响人的力量强大无比,还好这么强烈的欲望只有一个,如果还有第二个,那么全世界没有人可以修行了。」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佛教对于色欲的态度和观点,以及如何用佛法来超越色欲的束缚,达到清净解脱的境界。 首先,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色欲。在佛教中,色欲是指对于五蕴中的色蕴的贪爱和执着。色蕴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所接触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各种可见可感的物象。 色欲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一种欲望,也是造成人生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佛陀说: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」而色欲就是诸恶之首,是阻碍我们自净其意的最大障碍。 为什么色欲是诸恶之首呢?因为色欲会使我们迷失自我,失去理智和判断力,陷入无明和烦恼之中。当我们对某个人或某种物象产生了强烈的喜爱和渴望时,我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和占有它们。 我们会忘记自己的本性和目标,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忘记自己的道德和良知。我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他人或自己,甚至违背法律和道义。 我们会因为得不到所爱而悲伤和愤怒,或者因为得到所爱而骄傲和贪婪。我们会因为担心失去所爱而焦虑和恐惧,或者因为已经失去所爱而悔恨和绝望。这些都是色欲带给我们的苦果。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色欲呢? 佛陀教导我们要修习四圣谛和八正道。四圣谛是指苦谛、集谛、灭谛和道谛。苦谛是指一切有情众生都受到生老病死等八苦的困扰;集谛是指一切苦难都是由于贪、嗔、痴等十二因缘所造成;灭谛是指只有断除贪、嗔、痴等十二因缘才能达到涅槃的无苦无乐的安乐;道谛是指只有修习八正道才能断除贪、嗔、痴等十二因缘。八正道是指正见、正思维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和正定。 正见是指对于世间法的正确认识,不被色欲等外境所迷惑;正思维是指对于世间法的正确思考,不产生色欲等邪念;正语是指说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话语,不说出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话语;正业是指做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,不做出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;正命是指选择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方式,不选择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方式;正精进是指勤奋地修习佛法,不懈怠地向前进步;正念是指时刻地观察自己的身心,不放逸地保持清醒;正定是指专注地修习禅定,不分散地达到定慧。 通过修习四圣谛和八正道,我们就能逐渐净化我们的心灵,消除我们的色欲。当我们对色欲没有了贪爱和执着时,我们就能看到色欲的真相。 色欲并非永恒不变的,而是无常无我的。色欲并非真实存在的,而是虚妄幻化的。色欲并非快乐源泉的,而是苦难根本的。 当我们看到色欲的真相时,我们就能放下色欲,超越色欲。当我们放下色欲时,我们就能得到自由和平静。当我们超越色欲时,我们就能证得智慧和觉悟。 佛陀说:「一切法皆空,亦不生亦不灭。」这就是佛教对于色欲的最高境界。在这个境界中,我们不再受到色欲的影响和束缚,也不再对色欲有任何评判和取舍。 我们只是以一颗平等和慈悲的心去看待一切有情众生,以一种清净和无为的态度去体验一切世间法。这就是佛法之道,也是解脱之道。 (2024 年 11 月 2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「美丽夕阳红」)

2024年11月2日

寿康宝鉴・戒淫格言

原文 一 三丰张真人曰:人生天地间,禀五行之秀,具刚正之气。夫夫妇妇,人道之常。越礼乱伦,等诸禽兽。淫邪之行,志士所当力戒也。夫天下蠢然者莫如物,乃雎鸠定偶而不相乱,哀雁孤鸣而不成行。人不如鸟,负此人名,逊物之灵矣! 奈此蚩蚩之氓,不解色即是空,同于幻泡,犹羡红颜绿鬓,恩爱缠绵。岂知人同此心,反观皆可自悟。尔等于淫人妇女时,当即自思,设此时吾妇被人淫,枕畔戏笑,曲尽绸缪,吾介于其旁,见此种情形,当必心中如刺,眼内如火,奋击追杀,刻不容缓。何至淫人妇女,忘却回想,遽尔牵帷,自鸣得意乎?此时天地鬼神,临之在上,质之在旁,其怨怒犹是,欲杀割犹是,有不瞋目切齿,谋为报应者乎?灾祸之起,至不旋踵。兴言及此,能不寒心! 又况舍身利剑,碎首邻阶,阳台之梦未终,而泉台之扃已掩。青磷碧血,皆红粉之变为之。美人原是胭脂虎,岂不信哉?即不至此,而淫人妻者,强者鸣之当道,弱者隐恨终身,宗族含不解之羞,夫妇绝百年之好。死生莫测,变态多端,或阴图报复,或暗地伤惭。祖父本无大咎,附会者即猜为极恶,至若夫若子若孙,世玷清名。移人骨肉,乱我宗祧,纵身登仕籍,名誉彰闻,终必遗臭无穷,既不齿于人伦,亦永传为话柄。是杀人之惨毒,只及一身,而无刃之锋芒,不啻杀人数世也。总之,淫念根于好色,欲绝淫根,先严色戒。一好色即好淫,则己身不正,而对此柔姿媚骨,不能自制,必多为彼所制。由是徇私情,废孝友,父母、兄弟弃置不顾,舍此一好之外,懵然无知矣。由是妻妾子女,失所防闲,任其秽乱闺闱,默为报应,亦必懵然无知矣。 且夫好淫者,子孙必至天折,后嗣必不繁昌。何则?我之子孙,我之精神种之。今以有限精神,供无穷花柳,譬诸以斧伐木,脂液既竭,实必消脱。一己之精神,尚涣散而不积,又安望集于子身?则所生单弱,在所必然。至业已单弱,而父母之淫根不绝,禀气受形,大率都肖。再传而后,薄之又薄,弱之又弱,覆宗绝祀,适得其常。淫祸之烈,可胜言哉! 呜呼!人寿几何,百年一瞬。纵不顾名节,不惜身命,未有不念及子孙,谋及宗祀者。苟一计及,方追悔不暇,有何娱乐,尚思逞欲耶? 至于尼僧孀寡、仆妇青衣、娼家妓馆,名分所关,身家所系,尤易明察,无庸多赘。 是在有志者,清净为基,存诚为用,坚忍为守,决烈为志,存之以不动,养之以湛如。举凡诱人入阱,一切诲淫之书,付彼烈火,为天下苍生造福。狎淫之友,摈不与通。易吾好色之心,殚精会神,图为有益。将见何名不立,何利不收,而五福之休,毕集于我躬矣!是为劝。 二 汪舟次曰:诸恶业中,唯色易犯。败德取祸,亦莫过此。常即「万恶淫为首」一语思之,世间恶业无穷,何至以淫为最?盖淫念一生,诸念皆起。邪缘未凑,生幻妄心;勾引无计,生机械心;少有阻碍,生嗔恨心;欲情颠倒,生贪着心;羡人之有,生妒毒心;夺人之爱,生杀害心。廉耻尽丧,伦理俱亏。种种恶业。从此而起。种种善愿,从此而消。故曰「万恶淫为首」。夫一动淫心,未必实有其事,已积恶造业如此。况显蹈明行,罔知顾忌者乎?世有忠厚善人,而身后不昌;才士文人,而终身潦倒者,其病皆由于此。今欲断除此病,当自起念时截断病根。太上不言私美色,而言「见他色美,起心私之」,盖只一起心,而罪已不可逃矣。 杀人者只及一身,淫人者毒其数世。不独伊夫闺门不肃,终身难以对人。即上而公姑,下而子女。莫不耻悬眉睫,痛入心脾。更有夫怒而杀其妻,父怒而鸩其女,甚至因是而斩人子息,绝人宗祧。亦念片时娱乐,所得几何,而将良家妻女,无端诱入火坑?无论冥报彰彰,而此心抑何太忍! 孀居苦节,本是一点贞心,鬼神钦敬。今乃眉来眼去,致她此心一动,不复自持,从前苦节,一时尽丧。罪大恶极,莫此为甚。至于破残闺秀,无论丑声扬播,人所共弃,即或有人娶去,往往败露逐还,父母含羞,兄弟负耻,因而气忿陨命者有之,抑郁伤身者有之。人亦何憾于彼,而必为此害人害己之事哉? 妇女何知远大?或因一时之爱慕,而愿结鸾俦。或因年少之无知,而感怀麝诱。可怜无瑕白璧,顿受尘翳,后虽终身抱悔,而此日之淫污莫涤。更有一朝被染,而毕生之廉耻皆忘。兴言及此,实为寒心。是以古之君子,虽彼揽袂相邀,牵帏相就,当不禁严庄拒绝,回娥眉胥溺之狂澜,婉转开陈,示锦帐回头之道岸。倘能收拾芳心,保全贞性,则数世之阴灵,皆被仁人之厚泽矣。 至若婢女、仆妇,尤易行奸。不知此辈,本属良民,不过因难投充,以贫自鬻。奈何既役其身,又乱其性耶?况家政不肃,家道不和,大都由此。或妒妻鞭挞以伤生,或悍仆反唇以噬主,或父子不知而聚麀,或兄弟交迷而荐寝。甚者以骨肉胞胎,沦为贱 ‌ 媵,后人无知,误行亵狎,名为主婢之分,阴有兄妹之戚。伤风败俗。所不忍言。 又有假随喜之行踪,诱空门之艳质,敢污佛地,败坏清修。此与寻常淫恶,定加百倍。 更有别种狂痴,渔猎男色,外借朋友之名,阴图夫妇之好。彼既见鄙于众人,我亦不齿于正士。等而下之,狎优童,呢俊仆,心因欲乱,内外不分。我既引水入墙,彼必乘风纵火,其间盖有不可知者。 他如寄兴青楼,自谓风流雅事。不知淫娼贱质,百种温存,无非陷人钩饵。一入其中,极聪明人亦被迷惑,遂至乱其心志,废其正业,破家荡产,流入匪类。况遇尸痨之妇,疮毒之妓,延染及身,脱眉去鼻,痛楚难堪,岂唯不齿于亲朋,抑且见憎于妻子。即良医疗治,获全性命,而毒气内伤,多致不能生育,纵有生育,而先天毒盛,往往发为异疮恶痘,以致夭折,因此覆宗绝祀,嗟何及哉! 三 颜光衷曰:少年欲心,何所不至。譬如口腹嗜味,愈纵愈狂。力自简制,则味淡将去矣。又有肆邪说以鼓其欲,曰:「好色非慧性男子不能。」吁!鹑之奔奔求偶,狐之绥绥求媚,彼非其慧性哉?任我之欲而无礼,则禽兽何殊焉!且少年才士,染指良家,则阴谴杀祸可惧。恃财嫖荡,则耗家恶疾可虞。渔猎男色,则辱人败行可耻。何如渐忍渐戒,可以省些肠断,积些阴德乎?有倡此蛊惑人者,罪应与此同科。 由来纵欲导淫,莫甚于市井。聚谈则无非闺阃,结伴则浪迹花街。无心偶盼,辄谓多情;中道相逢,便矜奇遇。以窃玉偷香为趣事,视败伦伤化若寻常。相扇成风,毫无顾忌。不知心无二用,花柳情深,必至抛荒生理。由是求利者资本渐消,帮人者生涯难保。且恶因日积,罪孽日深。显则倾家荡产,市中之拮据徒劳;阴则削禄减年,命里之荣华尽丧。大则父母无依,肝肠暗裂;小则身在顿隳,流落堪嗟。甚至败露触凶,而七尺之躯,顷刻作刀头之鬼。奈何彰彰淫祸,动日迂谈,而甘心流为匪类哉! 世人好于后生小子前,语及淫亵,以为笑乐。彼年少无知,乌知利害?闻此欲念跃跃,由是凿其未破之真,竭其未充之髓,以致奄奄成疾,甚至夭亡。终身祸患,实由旁人之鼓舞始也。夫不能正言规戒,已非益友,况又从而导之?拔舌地狱,当为此等人设。 昔人谓阅淫书有五害:妨正业害一,耗精神害二,乱心志害三,或友人借看则害友人,或子孙窃视则害子孙。谈淫秽有三罪:扬人丑,伤己德,亵天地神明。若能以身率物,或逢人观看稗史,谈及香闺,当援引贞淫果报,晓劝一切,或广座危言,或密室苦口,无畏揶榆,无避迂腐,婉转劝导,则千百人中,必有受其益者。近日淫词小说,街坊赁卖者甚众,凡淫秽难堪之语,不可形于齿颊者,公然笔之于书。即就其尤雅者,亦无非偷会私期,败名丧节之事,后来反得显贵团圆,将中篝之丑,说得毫无足怪。无知闺女,遂误认为佳人才子之事,由此丧贞失节,玷辱家风,万年难洗。至于开小儿未萌之窦,启村夫羡慕之心,种种祸害,不可殚述。更有春宫淫画,尤属导淫之阶,此皆流毒人心之甚者也。居显位、有言职者,诚能严行禁止,搜刻板而尽毁之,其有裨于风化,岂浅鲜哉! 四 乐圃朱善曰:闺房之乐,本非邪淫,妻妾之欢,虽无伤碍,然而乐不可极,欲不可纵。欲纵成患,乐极生悲,古人已言之矣。人之精力有限,淫欲无穷,以有限之精力,资无穷之淫欲,无怪乎年方少而寿遽夭,人未老而力先衰也。况人之一身,上承父母,下抚妻子,大之有功名富贵之期,小之有产业家私之受,关系非浅。乃皆付之不问,而贪一时之宴乐,不顾日后之忧危,是诚何心哉?且寡欲者必多男,贪淫者每无后,盖精力衰薄,养育难成,遂至子息单微,甚而后嗣灭绝。是其为祸,可殚述哉! 五 周思敏曰:人生天地间,圣贤豪杰,唯其所为。然须有十分精神,方做得十分事业。苟不知节欲,以保守精神,虽有绝大志量,神昏力倦,未有不半途而废者。 欲火焚烧,精髓易竭,遂至窒其聪明,短其思虑。有用之人,不数年而废为无用,而且渐成痨瘵之疾。盖不必常近女色,只此独居时辗转一念,遂足丧其生而有余。故孙真人云:「莫教引动虚阳发,精竭容枯百病侵。」盖谓此也。 色是少年第一关,此关打不过,任他高才绝学,都无受用。盖万事以身为本,血肉之躯,所以能长有者。曰精、曰气、曰血。血为阴,气为阳,阴阳之凝结者为精。精含乎骨髓,上通髓海,下贯尾闾,人身之至宝也。故天一之水不竭,则耳目聪明,肢体强健。如水之润物,而百物皆毓。又如油之养灯,油不竭,则灯不灭。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「既济」。盖心,君火也。火性炎上,常乘未定之血气,炽为淫思。君火一动,则肝肾之相火皆动,肾水遭铄,泄于外而竭于内矣。男子十六而精通,古者必三十而后娶,盖以坚其筋骨,保其元气,且血气稍定,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。近世子弟,婚期过早,筋骨未坚,元神耗散,未娶而先拔其本根,既婚而益伐其萌蘖,不数年而精血消亡,奄奄不振,虽具人形,旋登鬼箓。此固子弟之不才,亦由父兄之失教。今为立三大则,曰:勤职业以劳其心,别男女以杜其渐,慎交游以绝其诱。如此则内外交修,德业日进,而父兄之道尽矣。 欲戒淫行,必自戒淫念始。淫念起,则淫行随之矣。然则何以制之?曰邪友不宜近,邪地不宜入,邪书不宜看,邪话不宜听。盖邪友一近,则益友日,自然渐染引诱,渐入下流,放僻邪侈,无不为已。邪地一入,则正念难持,自然技痒心热,把持不定,游移俄顷,悔恨终身。言念及此,可不戒诸!至邪书、邪话,不过文人游戏,闲汉谑谈,彼欲编成一事,自然说得美好团圆,要皆捏造虚诬,岂可信为真实?若以为偶触无妨,焉能动我,则潜滋暗长,有隐受其害而不知者。总之,守身之法,宁可过为防闲,不可稍自宽纵。宁可人笑迂板,不可自命圆通。苟非致严于平日,能保无失于临时哉? 六 赵鸿宝曰:色欲一节,说得硬,拿不定。一念稍疏,陷溺难返;念念坚忍,当境忽移,唯于平日,对先哲于简编,置格言于座右,清心寡欲,胸中于礼法、因果,确信不疑,偶动邪念,当下痛除,如此则当境自能猛省。至于男女之际,务远嫌于瓜李,虽系至亲至厚,定须内外分明,一言一笑不苟,妄心自然不萌动矣,此正本清源之法也。 凡人最易失足,只在艳冶当前,勃然难制之一刻。试思闭目不窥,坐怀不乱,不过片念能持,而可以登大魁,致显位,光祖考,福子孙。较之半世青灯黄卷,与他途积德累功者,事半功倍。又何苦以俄顷欢娱,弃盖世之功名,博终身之荼毒哉?倘操守不严,纵情任意,彼粉白黛绿,转眼成空,而由此夺算,由此减禄,由此杀身,且命该富贵者注贫贱,应有子者罚无嗣,妻女有淫佚报,子孙受困穷报,种种恶业,不一而足。噫!悔已晚矣。 今人平居不知谨饬,或对子女而夫妇嬉笑,或畜媵妾而涂敷脂粉,或纵妻出外游观,或奴婢犯奸不禁,种种不肃,何以齐家?若寡欲清心,笑言不苟,内外有别,防闲有法,则闺门之内,雍肃如宾,有不令人爱敬者哉? 七 姚庭若曰:今人一身不淫,只了得一身事业。何如一劝十、十劝百、百劝千万,并流布后世无穷,同证善果乎?犹如布种然,一升落地,报以石计,种无穷,生亦无穷,但须勤布,莫使田荒。又如传灯然,一灯燃,千灯皆燃,灯无量,光亦无量,但自我传,莫自我灭。人特未肯实心苦劝耳,倘谓劝人而人不应,是犹布种而种不生,传灯而灯不明也,有是理哉? 王大契问莲池大师:「弟子自看师《戒杀文》,遂持长斋。惟是色心炽盛,不能灭除。乞师方便教诲,使观欲乐,一如杀生之惨。」答云:「杀是苦事,故言惨易。欲是乐事,故言惨难。今为一喻: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中,是杀之惨也;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中,是欲之惨也。智者思之。」 凡人见美色起邪心,种种恶心都生,恶心生而良心死矣。唯于邪念勃发,不可遏抑之时,思一「死」字,或思己身患难疾苦事,则必淡然而止。否则思此女死后,腐肉朽骨,臭不可近,眼前色相,无非幻境,则必憬然悟。否则思吾爱此女,而毁其名节,即秽同粪土,全其名节,斯珍如珠玉,便当矜之恤之,成全之,愈爱而愈不忍污,如是则必肃然敬。否则思吾图片刻之欢娱,而折功名,削富贵,夺纪算,遭杀害,斩嗣续,败声名,皆由于此,如是则必猛然省。即不然,则思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,女子失节,只因一时之迷,迨见恶于父母兄弟,见弃于舅姑丈夫,见笑于邻里亲族,每致悔不可追,含怨殒命,更或苟合堕胎,母子俱毙,冥冥中怨魂,岂肯相舍,如是则必矍然惊。又不然,则思女子背夫外交,夫且忍负,狠毒甚矣,更何论乎外人?便当作豺狼看,作蛇蝎看,作勾魂鬼使看,作前生怨家看,如是则必惕然戒。视人之女,要想如己女之恶人犯。视人之妻,要想如己妻之怕人污。人当动念之始,深自警惕曰:我淫人之妻女,设我之妻女亦被人淫,奈何?对面一想,则此心自然遏灭,此降火最速之药。且犯人之女,己女未有不为人犯者。污人之妻,己妻未有不为人污者。不必证之于古,历观近时报应,天道真不差累黍。看已受报应的淫人,个个如是,便知未受报应的淫人,也是个个如是。古诗云:「劝君莫借风流债,借得快来还得快。家中自有代还人,你要赖时他不赖。」旨哉斯言,唤醒梦梦不少! 八 吴泽云曰:人自赋气成形而后,最重者莫如生命。然未能养生,安知保命?既知保命,即能养生,此不易之理也。乃近世人心不古。风俗浇漓,其最足戕贼人之生命者,要唯色为巨。色犹刃也,蹈之则伤。色犹鸩也,饮之则毙。虽男女居室,为人伦所不废,苟不知制情止义,其中亦有杀身之虞。而人顾甘之如饴,漫无节制者何哉?盖由道德之心先亡,而邪淫之念遂因缘而起。当其年少气盛,留恋狎邪,尝以有用之精神,消磨于妇人女子之手,而不之惜。甚至钻穴逾墙,视为韵事。宿娼挟妓,自诩风流。甚或对妻孥而诲淫,向闺房而谑笑。因斯门风败坏,伦纪丧亡,中菁新台,贻羞内外,然彼犹以为乐,而不以为苦焉。迨至陷溺已深,精枯髓竭,志气因之堕落,耳目因之瞆,形骸因之瘠尫,人格因之卑下,而一切虚弱瘫痪之病,又复乘隙而丛生,以致一身无穷之事业,绝大之希望,均消归于乌有。卒之命殒中年。名登鬼箓,且或死不得所,而害及子孙者,要皆未节色欲之过也,其真以生命为儿戏哉! 人于钱财,锱铢计较,百计营求,量入为出,犹恐不继。有浪用不节者,指为败子。夫财乃外至之物,犹珍重若此。若精液之可贵,非特钱财也。淫欲之所伤,非特锱铢也。财尽则穷,精尽则死。而乃恣意纵欲,毫不知惜,一旦精竭髓枯,水干火炽,医药罔效,悔之晚矣。苏东坡云:「伤生之事非一,而好色者必死。」人之一身,神以御气,气以化精。精神充实,百骸强壮,足以有为。若淫欲无度,则竭精气耗,神不守舍。疾病夭亡,职此之由,可不慎欤? 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夫「毁伤」云者,岂戕手折足之谓哉?有如嘉树初生,发荣滋长之际,必戒勿翦伐,朝培夕护,然后可冀其成荫。人当成童婉峦之日,筋力未充,血气未定,而先丧真元,以致形体枯羸,菁华销铄,百病丛生,父母相对惊惶,束手无措。此姑无论阴骘所关,减龄削算。即奈何以自作之孽,贻二亲以无涯之隐痛?古之人一跬步不敢忘父母,以其遗体行殆,况玷其清白乎?其为不孝,孰大于是! 轻薄少年,至亲友家,辄窥内室,或倾耳窃听。道逢佳丽,停趾凝瞩,尾缀其后,访其氏族,甚至以所见与同侪肆口嘲评。试问此何心也?蘧伯玉不以冥冥堕行,司马温公生平无一事不可对人言。而于白昼之时,众人瞩目之地,傲然出之,恬不为怪。轻薄如此,尚不入端人正士之目,而谓不干鬼神之怒者乎?交游中有此等辈,早宜斥绝,不可与一日居也。 九 毕忠告曰:方今世界之愈形黑暗污浊,青年子女之益多败节丧身者,推其故,皆发端于淫书淫画之流毒也。窃观近年新出版之艳情淫书淫画。不知凡几,层出不穷,触目皆是。少年子女,见报端所载之目录告白,已五花八门,说得形容尽致,意动购阅,不免同伴传观,致使目醉心迷,神魂颠倒。胆怯者不敢轻于尝试,然身体已无形受耗折矣。胆泼而意不自持者,若一失足,小则失业失学,耗精耗神。大则倾家丧命,绝嗣断宗。当此之时,悔已无及。试观藏垢纳污,引人入阱之地,到处皆是。耳濡目染,平日之志定自重者,尚不免受损友之怂恿失足也。吾故曰:淫书淫画,实杀人之利刃。唯愿青年子弟、闺阁少女,遇此等淫书,撕毁勿阅。遇此等损友,摈弃勿面。尚望互相警戒,勿蹈无形之杀人危机也。 我今九顿首于出版界、著作界之前曰:谁无子弟,谁无妻女,而忍令其入黑暗、陷死亡、断宗绝嗣乎?我又九顿首于各校长、各家长、各号经理之前曰:务各随时严行稽察,循循劝导,使各青年子女,出黑暗、免死亡也。而其源则仍在于出版界、著作界之好行其德也。倘采及刍荛,竟毁版而绝笔焉,吾如其子弟妻女,必为共和国之大伟人、大阃范也。倘谓淫书中寓有恶果报,阅者自能警惕,试问何册淫书,不寓果报之说,何以只见阅者之沉沦陷溺乎? 我又拜手稽首于作艳情之著作家、绘淫画之美术家之前曰:椽笔辉辉,何求不得?何苦自留污点,自累盛名,引社会于黑暗,陷人民于死亡,所博者只蝇头之微利耳。阴骘因果之说,虽为时流所罕言。然「五经」、「四书」,古今通人,各皆发挥提倡,岂以时流不信,遂致无有乎哉?恶业之中,淫恶为最。生前暗中获种种折福折寿,灭子绝孙之报应,死后灵魂必永受痛苦。凡我同胞,能不触目惊心耶? 敬求慈善长者,如不以鄙言为谬,开会集议,妥筹劝导之法。不独造福一方,而德风所被,人各景从,则天下同胞,咸受恩泽,不禁馨香百叩祷之! 十 黄孝直曰:《论语》云:「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。」圣人之于色,无时而不戒也。《礼》,庶人非五十无子,不娶妾,其不二色可知。男子三十而娶,其不杂色可知。诸侯不娶境内,其不夺人之妻可知。先王以分、至日闭关,其清心寡欲可知。乃孔子概不之及,特提出「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」一语,诚重之也,抑畏之也。盖人之方少,犹草木之始萌也,百虫之在蛰也。草木当始萌之曰,而即摧其芽,未有不枯稿者。百虫当藏蛰之会,而忽发其扃,未有不死亡者。圣人提醒少年,使其力制色心,悚然自爱,以保养柔嫩之驱。少年时能于此色欲一关,把得牢、截得断,他年元神不亏,气塞两间,立朝之日,精神得以运其经济,作掀天事业。真人品、真学问,皆由于此。即使不成大器,亦必克尽其天年,不致死于非命,此少年所当猛省也。 父母爱子甚切,自幼无不管教,唯至色欲伤身大事,则多不甚明切训诲。推原其故,盖因未婚时,以为子弟知识未开,不可明言。及既娶后,又以子弟已壮,兼碍媳面,不便尽言。不知子弟年轻,阅历未深,凡古今好色必死之事,未经目睹亲见,不甚相信,又不能详读远色戒淫之书,兼听匪友荒唐之语,每将房事,视为乐境,遂至伤身毙命。因以绝后者,不可胜数,良可叹息而堕泪也。为父母者,须于子弟十四五岁时,先于暗中,察其动静,省其嗜好。如知识已开,则于易换衣裤时,密为周视,察有遗精斑渍,急须援引古训,与之明言,详告以好色必死之理,引证以好色已死之人,令子弟自知畏惧,即能保养精神。及既娶后,尤须不惮烦碎,婉为开导,父勉其子,婆勉其媳,急须将远色戒淫各书,为媳讲解,令媳私下规劝其夫。万不可懒于一时,碍于情面,而遗终身之痛也。 淫祸最大,不止邪缘,即妻妾欲事稍过,或独寝心想欲事,皆足致疾丧身,不可不戒。道书有曰:「人生欲念不兴,则精气舒布五脏,荣卫百脉。及欲念一起,欲火炽然,翕撮五脏,精髓流溢,从命门宣泄而出。即尚未泄出,而欲心既动。如以烈火烧锅内之水,立见消竭,未几则水干而锅炸矣。」此欲念尤足伤身之实据也。吾愿世人有病自疗,唯在正其心而主于敬耳。 少年新婚之日,欲念正盛,若不为之节,往往种死根而促其茂龄,此甚可痛也。昔有一士,婚后赴试,觉孤枕为苦,未毕遽归。一日走百余里,二鼓抵家。其父怒曰:「是必在郡生事,惧祸逃归者。」命缚而置诸空仓,疾呼觅杖,曰:「明日当痛笞之!」明日,父徐起释之,亦弗问也。其子初归,兴甚浓,突遭斥辱,端揣终夕,既释。终莫喻父意。时有一友,与之偕归,翌日死矣,盖以百里行房而精脱也,始悟父缚之之故。古称事亲者视于无形,听于无声。抑知父母之爱子,乃真有视听于形声之外者乎!噫!家室犹然,而况履蹈危机,风露侵逼于外,惊恐交战于中,更有十百于是者。人子知此,体亲之心以为心,则寿康可得矣。 十一 黄书云云:邪淫者,凡属他人之妻女,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。即己之妻室,而犯之非其时(经期、孕月、产后、哺乳时、疾病中、斋戒日),非其地,或于其身有生死之关系,或于其日犯人神之禁忌,或于其体失交合之正理,或于其日属神圣之诞期,皆邪淫也。至于娼妓,以宿世恶业,致堕此中,宜生怜悯,乃反幸其下贱,恣行淫秽,其损德招报,诚堪畏惧。若犯幼童、奸处女、乱寡妇、污尼僧,是乃禽兽所不为,人神所同嫉,天律所不容者,尤为罪大恶极,所当惕然省、悚然畏、戒慎自持、战兢勿犯者也。又或交及禽兽,乱至伦常。此为口之所不忍言,乃成事之所竟或有。嗟乎!人心之坏,至于此极。岂止沦于禽兽,殃及子孙耶? 《感应篇》以「见他色美,起心私之」为有罪。起心犹不可,况见诸实事,习为故常者乎?夫古人有献女不纳者,而我乃百计以图之;古人有昏夜拒奔者,而我乃强逼以污之;古人有舍金还妾者,而我乃多方以挑之;古人有措资嫁婢者,而我乃恃势以奸之;古人有赎贱为良者,而我乃乘危以胁之;古人有捐金完人夫妇者,而我乃离间以夺之;古人有出财助人嫁娶者,而我乃阴险以破之。隐之为闺阁之羞,显之系全家之辱。小之亦终身之恨,大之成性命之忧。生则负疚于神明,而无以对其丈夫、父母、儿女。死则沉沦于恶道,而相连以入于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我之罪诚不可逃,而彼之怨终未能解,驯至生生世世,久为业缘,子子孙孙,受其惨报。顷刻之欢娱有限,多生之罪累无穷。总由妄认空花,遂沉欲海。风流孽债,何忍结之!须是识得破,忍得过,若是忍不过,仍是识不破耳。故见人妻女,当作自家眷属想;其长者视如母,壮者视如姊,少者视如妹如女,则淫心便无由而起矣。 《华严经》曰:「菩萨于自妻常自知足。」自己之闺房,淫欲过度犹不可,而敢乱他人妻女乎?《速报录》云:「我不淫人妇,人不淫我妻。」《冥律》云:「奸人女者,得绝嗣报。奸人妻者,得子孙淫泆报。」古今罪案,见于《戒淫宝训》、《感应》、《阴骘》诸书注案者多矣,可不畏乎?须知色相本空,娇姿如幻,画瓶盛粪,锦袋藏刀。每当暗室闲居,莫生妄想,即使邪缘凑合,勿丧良心。唯以慧力照之,正念持之。当念自心之良知,炯炯然其在我也。虚空之鬼神,森森然其鉴我也;头上之三台、北斗,赫赫然其临我也;家中之灶神、身上之三尸,凛凛然其伺我也。天堂之福乐,一转瞬而可登;地狱之苦轮,一失足而将入。临崖勒马,苦海回头,于万难自持之时,存一万不可犯之想。《文昌帝君遏欲文》、《钟离祖师戒淫歌》,当熟读而力守之。勿造隐昧之业,勿为败德之行。勿以娼优为贱人,而弗加怜悯;勿以仆婢为卑下,而不与保全;勿以淫奔为自来,而失身蹈火;勿以妻妾为家饭,而纵欲伤生;勿忘长幼之名分,而紊纲常;勿污尼僧之净行,而触神怒;勿紊人禽之界,而与毛羽为缘;勿于仇怨之家,而以闺门泄忿;勿看淫词艳曲,以启邪心;勿谈美色淫声,以惑人意。除自犯外,凡引诱良家子弟淫荡,及好谈闺阃,编作淫书,摹写淫画,以启人情窦者,为教人邪淫。见闻人欲犯淫,而欢喜赞成者,与自犯同。 《楞严经》曰:「十方如来,色目行淫,同名欲火。菩萨见欲,如避火坑。」「若不断淫,修禅定者,如蒸沙石,欲其成饭,经百千劫,只名热沙。」若刻实论之,即不必实有其事,而苟有一念之私,已犯万恶之首。盖恒性降自维皇,元命赋自父母。见美色而起淫心,则客感夺其恒性之主,维皇所降者,便亵渎一次,即大不忠也(忠从中心,不欺之谓。自欺欺天,故为不忠)。外诱摇其元命之根,父母所赋者,即亏损一次,即大不孝也。盖以性不离命,命不离性,动一次淫欲,便耗一次理气,即丢一次性命,即犯一次首恶矣。噫!红颜之白圭未玷,而青年之黑籍已增。故君子先以正心清其源,次以寡欲养其德。何敢恣情纵欲,悖天蔑理,驯至折福减禄,短寿贻殃也乎?《华严经》曰:「邪淫之罪,亦令众生堕三恶道。若生人中,得二种果报,一者妻不贞良,二者得不随意眷属。」语曰:「世上无如人欲险,几人能不误平生。」可哀也夫! 今译 一 张三丰真人说:人生于天地间,秉承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之秀,具有刚正的气质。夫妇之道,乃人之伦常。越礼乱伦,则等同禽兽。所以淫邪的行径,是一切有志向、有道德的人要尽力戒除的。天下最愚蠢的莫如动物,可是鸠鸟一经相配成侣,则终生不渝;失去配偶的孤雁,独自哀鸣而不再择偶。如此看来,邪淫者不但有负于「人」这个尊称,而且有逊于动物之灵性。 无奈世间迷惑颠倒之众不知色欲本空,如同梦幻泡影,却被红颜绿鬓所迷,爱欲缠绵,难以自拔。其实人心都是一样的,若能反过来看,就可以醒悟。当你想淫乱他人的妻女时,应该想想,假如我的妻室被他人所淫,枕畔调笑,男欢女爱,而此时自己就在旁边,见到这种情景,必然心如刀刺,眼起烈火,不顾一切地痛打追杀,一刻也不能忍受。如果能将心比心,何至于淫乱别人的妻女还自鸣得意呢?要知道,冥冥之中,天地鬼神鉴临在上,责问在旁,他们对邪淫这种无廉耻、极丑恶的秽行,也一样怒不可遏,一样想要立即砍你的头,割你的肉。哪有不咬牙切齿、怒目而视,想方设法惩戒无耻之徒的呢?于是,一切灾祸转眼之间就会接连不断地发生。想到此处,能不令人寒心吗? 更何况奸必近杀,邪淫者往往丧身刀剑之下,抛尸于街市之上,不一而足。阳世间的荒淫美梦尚未做完,而地府的铁门已在身后关上。死后化为碧血鬼火,都是邪淫所致。怎么还不相信美人原本是抹了胭脂的吃人老虎呢?即使暂时不至于被杀,但被侵害者的家人,强者会告到官府,弱者也对之怀恨终身,其宗族因此而蒙受无法解脱的羞辱,夫妻也断绝了一世的恩情。死生无常,变化多端,受到羞辱的一方,或暗中伺机报复,或背地里伤心痛苦。其祖辈父辈本来没有大的过失,牵强附会的人就会猜测他们可能造了极大的恶,才会有这样的子孙来玷污其世代的清名。其妇若是怀了别人的孩子,就更乱了宗嗣。这个孩子长大后,纵然身登仕途,名声很大,但终必是遗臭无穷。其出身来历不清不白,亦将永远传为话柄。所以说杀人的惨毒,仅仅涉及一人一世,而淫乱他人妻女,则如杀人不见血的无形钢刀,不亚于杀人家的几代呢! 总而言之,邪念来自于好色,要想断绝淫根,首先严持色戒。只要一好色,必然就好淫,身已不正,一旦面对柔姿媚骨,便不能自我控制,必然为其制服。由此不惜徇私枉法,重色轻友,乃至弃自己的父母兄弟于不顾,除了淫欲之外,对其他全都糊涂无知了。对自己的妻妾子女也失去了管教防范,任其秽乱闺房内室,暗为报应。而好淫者本人却懵然无知。 好淫之人,子孙必然夭折,后嗣也必不昌盛。为什么呢?因为子孙是精气神的产物,如今以我有限的精气供给无穷的花柳,这好比用斧子砍树木,树的脂液既已枯竭,树的果实也必定会枯干乃至脱落。自身的精气尚且消散不能积存,又怎能期望集中于子女之身呢?因此,所生的儿女单薄孱弱也是必然的。受胎既已单弱,而父母的淫欲在孕期内又不能断绝,禀其气受其形,所以儿女大多瘦弱。再往下传,则薄之又薄,弱之又弱,最后导致断子绝孙,这是自食其果。淫祸的惨烈,怎能说得完呀! 呜呼,人一生寿命能有多长?百年也是瞬间而已。纵然不顾及自己的名节,不珍惜自身性命,难道也不爱护子孙、不虑及宗祀?如果认真考虑这些,一定会追悔莫及,还有什么心思去放纵妄为呢? 至于尼姑寡妇、仆妇婢女、娼家妓院,这些都关系到一个人的名节声誉、身家性命,尤其要明察,这里不再多说。 所以,有志向的人应当以清净为本,以诚敬存心,坚忍操守,决烈立志,心存坚贞不动摇,用清净无染的德行来培养自己。遇到诱惑人堕落放荡的一切图书,都应当付之烈火,为天下苍生造福。凡行为轻佻、邪淫不庄重的恶友,都应当远离,不与其交往。将好色的心思和精神用之于正道,还有什么名誉不能建立,什么利益不能得到?享受不尽的五福,全都会降临家门,汇聚自身。这就是我的劝诫。...

2024年8月26日

我用打坐,彻底治好了焦虑症

推荐语 邪淫的人中,身患焦虑、抑郁的不在少数。 打坐是源于我国的一种古老又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健身、修心方法,根据很多戒友的反馈,打坐对于焦虑、抑郁的医治具有神奇的效果。请看微信公众号「重塑心灵心理训练中心」的一篇文章。 一 这段时间以来,因为生活压力、前路不明,我的脾气变得暴躁不安。时常小儿子的几声哭闹就会让我大发脾气,然后责骂小儿子不懂事,心里责备妻子。渐渐地,二女儿就有些怕我,吃饭坐凳子都有意远离我一些。我与妻子的关系也有些生疏了。这让我很是失落,慢慢地,竟有些开始焦虑起来。 直至最近我静坐修心,有所悟,情绪才慢慢恢复平静。在静坐中,我无意识跳出了自己的思绪,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到了这段时间的自己。种种不安、烦躁、不满像电影放映一般,一帧一帧的闪过。 我突然醒悟,原来上天给我画了一扇心灵之窗不仅想让我往外看,也希望我往内看看。往外看丰富我的内心;往内看是要我定期整理内心杂乱的情绪。 在这纷繁复杂、物欲横流的生活中,有多少人会定期反观一下自己呢?我们每天拼命的往外看,寻求更多更丰富多彩的风景,充实自己的内心。特别是现有了手机,它在方便我们看到外面世界的同时,也仿若一个欲望放大器,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我们的眼睛多往外看。还有几个人知道,或者记得往里看看我们的内心变成什么样了呢? 二 道家云「目有妄而外视。」我想我们定是妄念深重,欲望缠身之人,否则为何我们现代人都离不开手机呢。我们不断的从外往我们内心这个小屋中装了一大堆东西,却忘了往里面看一看是否放置得当,忘了抽时间去整理归类。 我们的欲望被不断的放大,特别是网络,它让我们变得不切实际。总感觉自己不够完美,身边的亲人满身都是缺点,生活也不像自己想要的那样,未来更是一团迷雾。这些无处安放的情绪会让我们越来越紧张,最后变得焦虑不安。 那如何避免这些坏情绪的不断积累,进而慢慢发展成焦虑症呢? 我想说定期内观是个非常好的方法。在道家经典《道德经》中,虽然没有直接关于内观的论述,但其中提倡的思想却与内观紧密相连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多次提到「致虚极,守静笃」的修行境界。「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」 —— 老子《道德经》 我们也可仿古人,闭上眼睛,把向外面看的窗关起来,多向内看看自己。整理整理我们内心这一间小小的屋子。 三 大家可以选择与我一般静坐,也可以选择其它可以让自己安静的方式,比如: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,独自旅行思考,或者在户外做做瑜伽,等,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即可。然后尝试跳出自己的身体,从第三方的角度好好观察一下这段时间以来的自己,有哪些美好的事情,哪些不好的情绪。逐一将它们分开,把不好的情绪从我们的内心,身体里面拉扯出来,丢到外面去,让它们随风飞走。 记得,全程要保持微笑哦,就像在一个美好的早晨你整理书架上杂乱的书本那般自然。我们只保留美好,伤心不安的情绪就让它们随那清晨第一缕阳关消散吧。 当然,我们还需要处理一个问题,那就是我们如何避免产生坏情绪,产生焦虑呢? 道家《太清元道真经》内云:「六根本虚静,为人自生妄想,六贼所牵,终不得归根。」我们很多坏情绪,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妄念,欲望。既然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、对过去的遗憾或悔恨、对现状的不满。那让我们尝试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接纳有缺点的亲人朋友,接纳那不像我们想象那般美好的生活,接纳那不确定的未来。要知道因为那才是原本的我们,那才是我们真实的亲人朋友,那才是生活本来的模样。 当我们学会了这些接纳和包容,我相信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通透,之前的种种负面情绪都仿若荷叶上的水滴,应风而落,归于平静。 让我们一起接纳不完美,定期整理我们内心那间小屋吧!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稍有遗憾的生活,把负面情绪一丝一缕地,定期地丢到我们身体的外面,成为一个低欲望、内心充满美好的人。那样的话,焦虑就会与我们渐行渐远。 (2024 年 8 月 23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「重塑心灵心理训练中心」)

2024年8月23日

让弘一法师开悟的一句话,拯救了无数焦虑症、强迫症患者

推荐语 邪淫的人中,身患焦虑、抑郁的不在少数。 那引起焦虑、抑郁、强迫症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?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尽快从其中走出来?请参看一则弘一法师的故事,也许会从中找到答案。 一 弘一法师在修行期间,曾拜印光法师为师。暮春的一天,弘一法师登上普陀山的法雨寺,拜见印光法师,希望在印光法师的指点下,修行再上一个境界。 朝来夕往,短短 7 天的共同生活,印光法师没有为弘一法师讲经说法,而是以自己的行动,让弘一法师对生命的领悟到了更高的境界。 印光法师在屋内洗僧衣,认真而专注,盆内之水,无一滴溅出盆外;有僧人从门外走过,印光法师也从不抬头看一眼,他始终专注在当下之事,不受外界一丝一毫的影响。 外面下雨了,印光法师在屋内专注自己的事情,对于晾在外面的衣服,不理不睬,而是对弘一法师说,顺其自然。 印光法师以身示法,胜过高谈阔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给弘一法师上了修行途中重要的一课:专注当下,心无旁鹜。 二 我在读到这段故事时,不禁想到了强迫症(焦虑症)。如果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,凡事都能做到顺其自然,不强求,不过分执着,那么,强迫症(焦虑症)将不治而愈。 接触过很多强迫症的朋友,他们各有各的症状,各有各的痛苦,说到底,不过是无法做到顺其自然罢了。 吴先生有强迫检查的毛病,他的症状是每天不停的检查。 最初是因为工作上的一件小事,出了纰漏,被领导当着办公室的人批评了。他感觉特别没面子,从此以后,工作时总要反复检查几遍才能安心。明明很简单的报表和数字,也知道自己做对了,没有错,但还是要检查上几遍。后来,这个毛病从工作中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。 在家里,睡觉前要把卫生间的水龙头,厨房里的开关,客厅里的空调,电视,甚至是遥控器,都检查一遍。看看水龙头是否关好了,插座是否拔了,不拔就不安心,睡不好觉。 最严重的时候,吴先生连冰箱都要移个位置,看看孩子玩的东西,是否滚到了冰箱底下,害怕自己没发现,万一冰箱发热,把底下的玩具点着了,引起火灾。 他说:「我也尝试过各种办法,效果都不太好。有人说,转移注意力就好了,不去想,不去管,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时间长了,检查这事就忘了。我曾经试着躺在沙发上刷手机,去网上购物,有时一看就是几小时,然后困到不行了就去睡觉。结果,怎么睡都睡不踏实,半夜醒了,还得再跑厨房和客厅检查一遍才能安心睡觉。不但影响了睡眠,网购还花了不少钱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,还不如按以前的习惯,该检查检查,至少检查完了,我可以踏实睡了,不用半夜再爬起来折腾。」 我告诉吴先生一个简单实用的小方法,不用转移注意力,就可以治好强迫检查的毛病。 和转移注意力相反,就是集中注意力,专注当下。把心放在当下要做的事情上,不管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,或是跳出来万一没拔插座会引起火灾之类的想法,都在这些念头后面加上一句话「亦是如此」。亦是如此的意思,可以简单理解为「就是这样,仅此而已」。 这个方法叫亦止法。亦止法秉承了老子「顺其自然,无为而为」的思想,它可以让人随时随地保持平等心,不再与强迫症状斗得头破血流。 当心安住在当下,不被头脑中那些万一的想法左右,不被那些可怕的念头牵着走,人就能做到顺其自然,更好的生活。 练习了 2 周的亦止法,吴先生反馈说:虽然现在睡觉前还是会把厨房检查一遍,客厅已经不管了,能感觉到进步的地方是,内心已经不纠结了,也不痛苦了,接受了自己还要检查一遍才以安心的行为,也算是一种顺其自然吧。相信再过一段时间,亦止法掌握更熟练了,强迫的症状会慢慢消失,亦止法挺不错的,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,直到完全好了为止。 (2024 年 8 月 22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「重塑心灵心理训练中心」)

2024年8月22日
免费结缘一本善书

建站宗旨:帮助深陷邪淫恶习中的人们看清幻象、重归正途!

投稿、纠错、投诉、合作等请联系:contact@buzhus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