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心中的怨恨,一直在消耗生命的能量

推薦語 你是否在帶着怨恨生活?你是否在帶着情緒呼吸?這些都是你的包袱。如果你能放下怨恨,那些糾纏與不順就會離你而去,如果你不能放下怨恨,那麼你會永遠活在痛苦中。下面請看一位老師的分享,讓我們試着放下包袱,放下怨恨,輕裝生活。 根據生命能量的運行法則,懷揣仇怨會大大消耗你的能量。 試想一下,你和某人吵了一架,最後又不了了之。 你和他分開了,但卻無法釋懷。 問題在心中越變越大,越變越大,那種糾結最終佔據和消耗了你很多生命能量。 在現代科學界,稱這種事件爲「吸引場」,內心情緒能量越多,吸引場也就越強大。 一、爲過去的事花費能量越多,留給現在的能量就越少 心理數理研究院的人發現,持續表達的消極情緒會緊緊纏繞於你的 DNA 之上,並且妨礙精神以及物理能力。 你向宇宙發射出去的消極能量,只會招致能與之共振共存的同類能量。 簡而言之,在你扮演受害者,或者對他人大發雷霆時,真正受到傷害的是誰呢? 一場吵架或是誤會就如同一個十五磅重的啞鈴,想象一下,帶着這個啞鈴在你口袋中去上班。 你努力想視而不見,卻無法如願。 在過道走路的時候,它把牆壁撞得叮噹作響; 坐下的時候,它狠狠砸在了椅子上; 你起身,又感到它在拖拽你的襯衫和褲子。 只要它在你口袋裏,你就不可能忽略這個隨行的啞鈴。 它消耗能量,同時吸引着你的注意。 我們之中還是要有一些人需要把那個啞鈴拿出口袋的,不是嗎?你是不是呢? 如果你和某人的關係破裂了,即使你認爲自己是對的,也向他道歉吧。 爲了自己好,釋放那些能量,原諒他人吧。 有一種誤解,認爲原諒他人,是你給予他人的禮物。 其實,那是你給自己的禮物,是燃燒了能量之後,所獲得的自由。 不願意原諒他人,恰如自己吞下毒藥,卻指望着別人受死。 因爲,爲了自己的利益,無論如何都原諒別人吧,那並非純粹爲別人着想,而是爲了把你從自己所設的陷阱中解救出來。 原諒他們可以發生在一轉念之間,是對放棄過去的恩恩怨怨的一種承諾。 真正的原諒,就是能夠在內心以及腦海中說出:「謝謝你給了我這段經歷」,這樣的話。 如果你已經無法和那個人直接交流,那就送出自己的祈禱振動,寫出原諒之信吧。 不管他是否能夠收到,不管你是否有他的地址,這麼做會讓你獲得其他行爲無法獲得的自由。 如果你認爲自己生活中出現的問題,是由外界的事物引起的,那麼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個錯誤,因爲,你是在放棄自己的能量。 你可能會說:都怪我的丈夫,都怪我的妻子,都怪我的老闆,都怪我現在所處的環境,都怪我的工資,都怪我的政府。 這種說辭無邊無際,一般人都不願意選擇完全承擔責任。 很多時候,大家都選擇相對比較好走的路,都選擇扮演受害者,責備自己以外的人和物總是會更讓人感覺很舒服。 可惜從長遠來看,扮演受害者只是在減少你的能量,讓你在這個世界無所立足。記住,「關注」就意味着「喜歡」。 你扮演受害者時,其實就是在培養受害者能量,而根據吸引力法則,宇宙也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機會成爲受害者。 生活中事情的意義全部都是你賦予給它的,那麼你在生活中的體驗也就與外物無關了。 而是取決於你的內心體驗,取決於你如何賦予外部事物的意義,完全看你如何給自己解釋。 這是更深層次的一種責任。 主動承擔責任需要勇氣,要爲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負起責任也需要勇氣。 讓我們把責任的標杆抬高一下,讓我們爲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完全負起責任吧。 是的,你沒讀錯,每一件事,即使那件事不是你的過錯。 因爲,到現在,你已經明白了,生活中是否犯過錯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結果。 當你能夠承擔起全部責任時,就能收穫好的結果。 只有對生活中每一件事負起責任,才能承擔起改變的責任。 我們之所以對舊愛不能釋懷,之所以自怨自艾,部分原因,或許是因爲在分手或者悲劇發生後,我們常常不能重拾自己的身份與和諧。 而是陷入了消極的能量之中無法自拔,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,白白將自己的能量給了那些人。 所有的心思和精力,都放在了過去,同時你個人的能量也就源源不斷地被送回到了過去。 很顯然,你爲過去的事花費越多的能量,留給你現在生活、創造、行動所用的能量就會相應減少。 二、重構自己的歷史,修復分裂的能量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,時間只是一種錯覺。 過去,現在,將來,都同時在現時發生。你可以將能量發射給受到傷害時的自己。 回想一下過去,有哪些事情你真心的希望它們不要發生呢? 是你父親拋棄你的家庭,還是你一生摯愛離你而去,或者是你經歷了嚴重的災難? 不管是什麼事,如果它們令你覺得自己的靈魂和能量分裂了,就嘗試一下重構自己歷史的方法自我修復。 回到當時的思想中,審視那個場景,想象一下那些事情畫面,感受當時的感受。 然後讓現在的你對過去的你去做那些當時沒有人做的事。 可能是握緊自己的雙手,擁抱自己,或者用力搖晃自己,說一些讓自己有自信的話等。 回想最讓你心碎的分手,讓那個人說: 我只是沒有準備好,分手和你沒關係,會有更好的人來愛你,我不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。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,陪我走過這一段旅程。 你並非在重寫歷史,你是在重構歷史。 重構歷史的目的就是改變今天。 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,每一個帶着負電的電子,必有與之匹配的正電子。 用我們外行的話說就是,如果一件事看上去極壞的話,那麼一定在其中也有一些極好的東西。 一定會有!這是科學定律。 萬物本無好壞,是我們置於其上的價值觀傷害了自己。...

2025年3月30日

丹道修行要勘破世情擺脫愛慾情仇,甚至做到「見色不色」的境界

推薦語 對於有邪淫惡習的人們,普通的戒色方法都是術,真正的戒色方法是戒心。下面請參看一篇修行相關的文章,看看從道家的角度如何看待修行的次第。 一、掃除世情,是道門修真的第一步 掃除世情,是道門修真的第一步。然而人類受七情六慾的影響,不神之神的真心,會逐漸隱退。爲學日益的假心,會日益張狂。所以,修出真心,這對丹道修真者來講,既重要又艱難。它先要掃除世情,後才能漸漸走向道情的世界。 簡單地講,道門修真之前,是要明白積德修行對修真的意義。在丹道入門之前,修真者先要做到的,是要把世情勘破,是要把凡夫俗子難以擺脫的愛慾情仇,從嘗探的經歷中走出來,甚至要做到「見色不色」的境界,才能放下萬有,去一心修行。這個道理,丹道叫做「無假不能成真」的借假修真。 所以,《悟真篇》說:「未煉還丹莫入山,山中內外盡非鉛;此般至寶家家有,自是愚人識不全。」 一個修真者,如果沒有將世情的愛慾情仇放下、看穿,這在丹道文化來講,修行是難以成功的。 一個修真者,如果難以放下世情,仍然處於流浪生死之海,奢望不負如來不負卿的世俗生活,往往就不能做到一心一意作功夫。人心就會處於頑劣的境地,這就導致修真者打坐修真時,難逃心猿意馬的遐想連篇,難以馴服這顆頑劣的人心,故而出現百欲感其心,萬物勞其形的世情萬有。處於這樣的境地,修出陰陽際會的玄關,是很困難的,即便倏忽修出來了,這個玄關也是「稍縱即逝」,難以善持的。 這就是張三丰祖師在《道情歌》指出的:「先把世情齊放下,次將道理細研精。」的修道原則。這就是丹道「還丹最易,煉己最難」的深邃修煉道理。 二、積德立行,也是修行玄關的必要條件 由此看來,積德修行,衆善奉行,利己利人,仰不愧於天、俯不怍於人,坦坦蕩蕩,光明磊落,這樣的處事態度,這樣的做人道理,這些都是修得玄關,丹道修煉成功,所必備的要素。 丹道修煉需要如此艱苦的外在條件,不是靠某個師傅的口訣,就可以立馬實現的。尤其在人心不古、世風日下、物慾橫流的時代,大都難以具備修行的基礎條件。故而人們的修行,「密叩玄關」就會困難重重。 道家丹道文化跟社會因素的這些關係,表現出對亂世的人性,具備獨特的救贖作用,這些丹道文化思想,對彰顯人性的光輝,對丹道玄關修真的價值,具有其它修真文化,無與倫比的美麗。 《悟真篇》也說:「故知上善利源深,不比尋常藥品。」丹道的藥品,丹道的玄關,是需要站在修道高度,靠個人去積德立行,去密叩玄關。 三、煉己築基,才能逐漸顯露玄關 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,「還丹最易,煉己最難。」什麼叫煉己?我們爲什麼要煉己?我們在前文已經用「全憑戊己成功」的修真思想,從陰陽合一的角度,跟大家作了相應的介紹。 丹道的煉己,也就是一個逐漸排遣人慾私心的過程。只有將這個「己」,這個私慾之心,通過具體的修煉,促其漸漸消磨,直消磨到「無己」時,即是海蟾翁《至真訣》所講的「無心心即真心」的玄關自然顯現,纔是張三丰祖師所說的「機死神活」的玄關出現。 所以,張三丰祖師告訴我們:「要築基,先煉己;煉成熟,明採取。」怎麼叫「煉成熟」呢?就是修真者要練到「無己時」的那個心意狀態。怎麼叫「明採取」呢?採取的又是什麼呢?很顯然,就是修真者煉己煉到無己時,處於「微茫之中,心光發現」的道心、真心自然出現,對這個「玄關」的顯露,要不驚不喜,有一顆「萬般景象皆非類」的真心善持,祖師叫做「明採取」,用一個「明」字,將玄關顯露時的心意運用,清楚地告訴了我們。 呂祖《沁園春》說:「七返還丹,在人先須煉己待時。」這個「待時」,就是漸修出玄關,這個真心出現的時刻。 煉己即是築基,築基即是煉己,二者沒有絕對的界限。修真者不可將二者割裂開來。丹道並沒有那些稀奇古怪「打妄想」的「添油接命」之法。丹道煉己的過程,也是築基的時刻。怎麼去煉己,呂祖說「養氣忘言守,降心爲不爲」,《呂祖百字碑》用一句話,就高度地概括了丹道煉己築基的修真法則。 後世道學家對《呂祖百字碑》的崇高地位的認可,是含有道家文化因素在裏面的。 四、丹道修真,其實也是「養氣」之學 簡單地說,丹道修真就是傳統文化的「養氣」之學。孟子說:「氣以直養而無害」。現代丹道所揣測出的「玩弄精氣」的戕生遊戲,不是直養,而是一種曲養,這對修煉者的壽命,是無益的。 古代聖賢告誡後人,那些打着丹道旗號的道術,非但不能延年,反而會促壽的道理,就在這裏。 道門的丹道,是仙佛同源的「降心」之法。是《陰符經》告訴世人的:「火生於木,禍發必克」的降伏其心。 這些修玄關的道理,我們曾經告訴大家,應從張三丰祖師《道言淺近說》中,去參看如何修出玄關的那些理法。 五、只有漸修之功,才能修得玄關 我們反覆強調,道門的玄關,是通過漸修之功修出來的,也是道門「道法兩用」的結果,是丹道煉己煉到無己時的「無心之心」。 我們反覆解釋玄關的這些道理,是好讓大家明白,道門修命的玄關,這個祕密不在於某種師傳的口訣當中,不在於某人神神祕祕的隻言片語當中,而在於修真者去身體力行,腳踏實地,克己復禮,從大造化當中,去參悟正念,日積月累,煉己築基,才能立於正信、正行的修行之路。 (2025 年 3 月 15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崑崙文化家園」)

2025年3月15日

爲什麼正向思維無法撇淨煩惱?

推薦語 你的無休止的想法或者念頭來自於大腦還是內心?如何才能讓煩惱遠去?你能否讓所有的念頭都停止下來,什麼都不想?讓我們閱讀一篇來自於《黃庭心學》的文章,一起來探索煩惱的根源,以及與感受自處的方法。 理性思維與內心感受的區別 造成我們認識自己內心無比困難的其中一堵牆,就是我們腦中的想法、思緒。腦中的理性思維跟內心的感受相混淆,到底你的煩惱是屬於內心的感受,還是腦中的想法? 爲什麼大家都在這個地方有相當的混淆?原因是科學界無法檢驗到你的內心感受究竟是什麼,但是可以測得出腦波的一些科學反應。 很多人就以爲安寧必定是要來自於我腦中理性的邏輯思考,甚至我們可以把頭腦分成左腦右腦,哪一邊管情緒,哪一邊管理性,我們如何增加理性的思考,以便於我人生就會更幸福。 正向思維的侷限性 社會上有很多課程在教正向思維、正向思考,以便讓我們的情緒更正向、更自在。 比如說什麼是正向的思維呢?像是學習寬恕,要知足,要慈悲,要勇敢,要無畏,要懂得感恩,你就不會那麼多煩惱。你不要計較就不會那麼多煩惱,當我們知足,懂得感恩的時候,煩惱就自然會減少。 有時候逆境太多了,或是常被人欺負,我們就會想佛家講因果,不是不報,是時候未到,忍着,忍到忍無可忍,那就這麼想吧,心裏會釋懷一些。 有時候想,吃虧就是佔便宜,現在我喫虧,以後你總該還我的嘛,或者把目前的逆境,悲慘的命運,就當作是前輩子欠他的嘛。 有很多人告訴我們,說應該這樣想、應該那樣想,一開始,也許你聽得萬分的感動說:「啊,我忽然開悟了,我忽然想通了!」 可是過一陣子,當這個新鮮感失去的時候,你會發現煩惱依舊。你又想到是因爲他們還存在,就又墮入了第一堵牆的陷阱,想辦法要把外在人和事一一擺平。 當然,你可以去擺平外面的事情。但是擺不平之前,難道你就沒有資格可以獲得與生俱來、本自擁有的安寧嗎? 或者你會找一個很擅於禪定的禪師,他教你如何對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不要分別取捨,都用平常心來看待;他教你頭腦不要這麼紛亂,教你如何一念不起,教你怎麼止住腦中的想法,讓腦波停下來。 甚至發明了機器來檢測你的腦波,讓你的腦波從什麼 α 波 β 波 轉到 θ 波 ,你就會非常的定靜,你就會充滿了幸福。 他們教你怎麼樣讓紛亂的思緒停下來,止住它,一個念頭都不要發生。但是在短暫特殊的感受,那種激情過後,你還是會發現,這是最容易失去的事情,短暫的一種寧靜,一種感覺,並不能貫穿在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。 就算讓你做到了,那剛好進入佛家所謂的頑空,佛家的頑空是說什麼?就是說頭腦都停住,都不要動;還有一種是叫你不要出去做事情,在家裏靜坐就好了;叫你離開了三綱五常,遁到深山裏面去修行就好了。 其實到深山裏還是有三綱五常,因爲有人,你的旁邊永遠有人。如果你做這樣的思維,就是佛家所說的頑空之病。 這是不可行的,爲什麼?各位想想看,眼耳鼻舌身意,這叫六根,頭腦只是六根其中的一根,頭腦阻礙了你,你就想辦法把它給止住,讓它沒有功能,讓它不要發生念頭。 請問,如果眼睛看東西煩惱了你,那接下來怎麼辦,眼睛先挖掉嗎?如果聽聲音煩惱了你,怎麼辦呢,難道把耳朵給廢了?!這就叫頑空之病。 理性思維,無法觸碰到內心的領域 我們說腦中的思維跟內心的感受混淆不清,腦中思維,像是精密的邏輯、念頭、思考都算腦中思維。 那什麼是內心感受呢?內心那一份安寧滿足,這就是一種感受。安寧也是感受,滿足也是感受,內心的喜樂、哀傷、都是感受,情緒是感受,那個澎湃的激情、不能自已的情感是感受。 它不是邏輯想來的,一加二加三,所以我這麼愛他的嗎,不是,它不是邏輯想來的。它不是想象,不是邏輯,它不是理性。因爲它不是計算的,它是當下自自然然、不學而能、不慮而知,就直接發生在你的內心裏面了。它是直接充滿的,當下的,不是未來的。 這個感受只能感覺,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你沒有辦法透過語言,沒有辦法透過文字書寫。 爲什麼沒有辦法書寫?譬如說檸檬是酸的,檸檬怎麼酸,我問你,檸檬的酸跟醋有什麼不一樣,跟酸的水果有什麼不一樣,請問你怎麼描寫?沒有辦法描寫。感受沒有辦法透過文字,用文字只能夠寫給同樣懂這個感受的人看,如果你寫給那個不曾感受過的人看,他看一輩子都不會看懂。 感受不能夠透過邏輯思維,它就很單純,它只是充滿在內心的一種感受,充滿在身體的一種感受。所以,我不需要用推理去分析每一種感覺。 怎麼讀《心經》,你所需要的是用內心去感覺; 怎麼讀《金剛經》,你所需要的是用內心去感覺; 如何瞭解孔子說的仁、孟子說的惻隱之心,你只有用心去感覺,沒有辦法書寫的,沒有辦法邏輯思維的。 在內心感覺到的那一份平靜才叫平靜,那一份滿足才叫滿足,不是牆上寫着平靜跟滿足!所以,邏輯思維是解決不了你的渴求! 你很想安寧,可是用想的,你得不到片刻安寧;你很想拋開憂傷,只是用邏輯堆砌,你無法拋開憂傷,有的話都是暫時的、僥倖的。 好比你腦海中想象着自己正快樂地喝水,問題是空虛的,你內心那個渴望並沒有減少。你只是想象那個畫面,安慰一下自己是可以的,沒有錯,它會轉移一下內心的感受,可是很快就會淹沒你了。 你可以在大太陽下想象着說「我不熱、我不熱」,問題你的汗是一直流出來的,你的內心說「太熱了,自欺欺人啊」! 內心,主軸是感受的,是情感的,是情緒的,當然也是煩惱的。你的煩惱都是感受,你的嫉妒是感受,你的不快是感受,說我心堵堵的,說揪心之痛都是感受,是一種情感的自由發抒。 但它走上了第二條路,變成了煩惱,它不是思維,所以唯有去感受、去感覺,纔可以觸碰到內心的領域。 (2025 年 2 月 28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黃庭書院」)

2025年2月28日

今生的夫妻,必然有着前世的因緣

推薦語 你是否相信因果?你是否相信業力?你是否相信人與人的姻緣冥冥中有一定的定數。不管你信不信佛,你是否想看看從佛家的角度怎麼看待人生?看待姻緣? 每個人的面目不同,其因果也不一樣,每個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債也不同。有些人欠債太多了,到這個世界上來,還也還不了,所謂「債臺高築」,也就是業障之臺,一天比一天高,一天比一天深,債上加債,糾纏不清。 這是什麼緣故呢?是因爲往昔專門放高利貸,借錢給人,利上加利,貪得無厭,自己以爲佔了便宜,結果是自己吃了虧,業障一天比一天重,終於拔不出腿來了! 有的欠人做父親的債,有的欠人做母親的債,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債,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債,有的欠人做兒子的債,有的欠人做女兒的債。所謂「父母的饑荒,倫常的賬碼」,種種的因緣,乃促成你我今生命運的安排。 可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後果,定業難逃,所以有時候還不認賬,還想扛債不還,明明欠人的債,卻不承認。因爲這樣不講道理,所以釀成世界上種種麻煩的發生 ── 你有你的麻煩,我有我的麻煩,他有他的麻煩,各人有糾纏不清、善惡夾雜的因果。偶爾遇到佛學,聽了佛理,便明白一點。 可是今天明白了,明天又糊塗了;後天又想明白,大後天又糊塗了。於是變成智愚平等的局面,智慧和愚癡平均,糊塗時便不想修道,明白時便想修道。 可是修道的時候很少,糊塗的時候很多,因此所修的不及所丟的,智慧也一天不如一天;而愚癡卻一天比一天增加,在無明驅使之下,便做出很多糊塗事。心裏糊塗,進一步身上也糊塗了;心裏有貪瞋癡,身上便犯殺盜淫,這些都是糊塗賬,根本算不清! 所以,有時家庭眷屬不和,父子不和、母女不和、夫婦不和、兄弟不和、姊妹不和、兄妹不和,種種問題就發生了。發生了,自己還不承認、不認賬,反而覺得很受委屈。其實這都是前因後果的定律,以前種下的因,如今結果了,有什麼好怨呢? 所以「是故知命者,不立巖牆之下」,「不怨天、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。」首先要明白因果,不要再種糊塗因果,要種清淨的因果,要是道則進,非道則退。不要再把善惡混淆不清,是非夾雜不明,若能黑白分明,真假瞭然,便有機會返本還原,回覆到本有的性淨明體、妙真如性。 在種因上不小心,結果上就要認帳了。 那麼人爲什麼做人?我們做人,就是來還債的。還什麼債?還倫常的債、還世間的因果債。你還這個債,就能了這個債;你不還這個債,債就不能了。也就好像什麼呢?好像我們欠人的錢,就還人的錢;不還,債就不能了了。人在世間上,也就這樣的。 我又想起來一個公案。有個家庭養了一隻驢,就天天用它來拉磨。磨坊的主人嫌驢走得慢,在磨坊裏,天天拿着一把竹掃把打它,趕着這驢拉磨,叫它來爲他做工。那麼這一生完了,來生這隻驢就轉生做一個男人,打驢的人就轉做一個女人,兩人就結婚了。 結婚,你說怎樣呢?這個男人一天到晚就打這個女人,無論拿起什麼東西就打,或者喫飯的筷子拿起也打;一天到晚連打帶罵,她做什麼都不對。啊!打來打去,這一天這個女人遇到寶誌禪師來了,就說:「唉!我的丈夫不知道爲什麼天天都打我?您老修行是得五眼六通的,請看看我們這是什麼因果,爲什麼他天天這麼打我呢?」 志公禪師說:「喔!你們兩個什麼因果啊?你前生是個男人,在磨坊裏頭,用一隻驢爲妳磨麪粉,你天天打這隻驢。現在這隻驢就轉生做男人了;你啊,就是打驢那個人,現在做女人。你們兩個結婚了,所以他天天打你,就因爲你以前天天用掃把打這隻驢。一隻掃把是由幾百條竹子做的,你現在要想解這個冤結,我教你一個方法。 妳把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收起來,就留一支用馬尾織的拂塵,那個叫蠅甩子。他看沒有其它東西可打的,就會拿拂塵打你;打完了,妳就告訴他說,前生妳是個趕驢拉磨的人,他前生就是那隻驢,因爲天天被妳打,所以現在他也天天打妳。那麼他用馬尾子織的拂塵打妳,這個一下子就有幾百條,所以他打你一頓,今天就把以往的債都還了。你對他說明白以後,他就不會打你了。」 她果然就把所有的物件都藏起了。她的男人回來,不由分說,就要打她;各處找東西都找不到,只找出一支馬尾子,劈頭蓋臉就打。以前他打,這個女人就跑;這一次打,她就坐在那兒捱打,等他打夠了,就問:「喂!我以前打你,你就跑;今天我打你,你怎麼不跑?」 她說:「你不知道你打我是有前因後果的。今天寶誌禪師來,我請教他,爲什麼你天天這麼打我呢?他告訴我說,你前生是隻驢,因爲我叫你拉磨,天天打你;所以今生你投生做一個男人,我變成一個女人,兩個人結婚,因此你天天要來打我。他教我把拂塵放在這兒,等着你來打我,叫我不要躲避;那麼你今天打完了,我們倆的債就沒有了,以後再不會打架。」 這個男人一想:「喔!原來是這麼一回事,那我現在不可以再打了,我今天若打她多了,來生她又要打我。」從此之後,兩夫婦不再打架了。 由這一點看來,人世間誰和誰有緣,誰和誰沒有緣,誰和誰是夫婦、父子、兄弟,這都在往昔有一種因果,所以今生才做這種眷屬。我們若明白因果,就應該要改變因果 —— 往好的做,不要往錯的做。 (2025 年 2 月 15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打坐仙翁」)

2025年2月15日

你佔的便宜,都是債

推薦語 人們都喜歡佔便宜,殊不知這便宜的背後卻有一個「坑」,你佔到的便宜,到某時定會在別的事上還回去。你能看清,在以後遇到事的時候就不會總想着佔便宜了。 世人喜歡佔便宜。佔了便宜後,要麼得意洋洋向人炫耀,要麼閉口不說裝委屈,反正都是心裏歡喜得狠。 這些佔的便宜,有若干種,說不全面。大體上包括言語上的便宜,行爲上的便宜,物質上的便宜,甚至如阿 Q 那樣思想上的便宜:「我是你爹。」 其實,這些佔的便宜,都是債。 若干年前,身邊一哥們,行爲不檢點。在酒店喫酒,去衛生間時,迎面遇漂亮美女,便隨口說了句「曼真俊」。這就是言語上的便宜。這美女啥也沒有說,看了一眼轉身走了。很快,這美女領着一羣青年衝了進去,對那哥們一頓揍。原來,那美女的男朋友是一個跟着道上大哥混社會的。這哥們下跪也沒有解決問題,最終找了道上的人說了情、然後賠了錢纔算完。 某單位組織團建,去參加某農場的勞動,自願參加。某人心裏一盤算,稱家裏有事不去了。就當他在家裏喜滋滋地喝茶時,領導來電話了,有一急件,讓他抓緊去單位系統裏接收並傳給領導。這哥們沒有辦法,按照安排去了單位。下午團建的回來了,都帶了不少的新鮮蔬菜。 趙本山有個小品,就是捧紅小瀋陽的那個。其中有一臺詞:「你看小雞都燉上了。」這話的意思就是:喫人嘴短,拿人手短。得了別人的便宜,總是要付出的。就像古人說的,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? 佔的便宜都是債,那就要還。一旦還債,肯定就比原來佔到的便宜要多、要大、要重。 古人說:「天道損益,天道盈虧。」這話的意思是:天道是公平的,會減少那些得到多的,增補那些沒有得到的。那些佔到的便宜,本質上本不屬於你。當你得到了不應該得到的,就會讓你損失本來屬於你的。由此有句總結:吃虧就是佔便宜。又有:撿了芝麻、丟了西瓜。意思是:得小便宜喫大虧。 持平常心,持公正心,養豁達之態度,樹淡然之情懷。該你的,自然會來;不該你的,千萬莫搶。搶來的,終究留不住,還會造成其它的損失。 這就是:得不償失。 (2025 年 1 月 2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知本學社」)

2025年1月2日

人這一生,平安就好

推薦語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?是金錢?是名譽?且聽老師的分享。 人這一生,有道不盡的快樂,也有數不清的煩惱。莫幻想心想事成,別奢求萬事如意,平平安安地過好每一天,比一切空想都現實。 都說人生最快樂的是「洞房花燭夜,金榜題名時」,可世間不可能只有婚與嫁,難免會有喪亡事;也不可能只有「金榜題名時」的喜與樂,還會有「名落孫山」的煩惱事。 人啊, 各有各的生活,各過各的日子,沒有必要模仿,沒有必要攀比。模仿不好就成了「東施效顰」,攀比不成就會滿腹窩屈。 山有山的高度,小山不必和五嶽比;水有水的深度,小溪無需和海洋比。 世間沒有同樣的人,紅塵卻有相似的事。你認爲有用的就去嘗試,你認爲憂煩的就要放棄,你認爲看準的就去追求,你認爲值得的就要珍惜。 人活一輩子,相逢千萬人,遭遇萬千事,有你看不慣的人,也有人看不慣你。 也許有人恥笑你,也許有人羨慕你,也許有人討厭你,也許有人嫉妒你,也許有人誹謗你,也許有人陷害你,也許有人誤會你。只要你能看得淡,想得開,這一切都沒關係。 你要坦然地告訴自己:生活本來就如此,不能爲別人而活,我要活好我自己! 沒有不被議論的人,話真話假別入心;沒有不被評說的事,事實事虛別當真。 世事繁雜莫懼怕,心有明鏡可照人。照了自己可改過,照了別人可識人。做事只管憑良心,不怕半夜鬼敲門。人心難測不去測,做好自己最要緊。不可只把脾氣留給親人,也不能只將微笑留給外人。 請你喝酒的人不算少,你喝醉了照顧你的人卻很少;平時對你誇海口的人可不少,有災有難時能幫你的人卻很少;生病時問候你的人不算少,能帶你看病、牀前伺候的人卻很少;颳風下雨時問你要不要雨傘的人不算少,真正能去給你送傘的人卻很少。 雖說追名逐利人之常情,但一個心思地算計名利不可取。雖說渴望錢權富貴無可厚非,但切不可踩着別人當天梯。 你的人生不能被別人控制,決定命運的應該是自己。 人不能被物慾金錢控制,能讓你幸福的應該是知足;人不能被怒氣情緒控制,能讓你快樂的應該是心態;人不能被恩怨仇恨控制,能讓你淡定的應該是寬恕;人不能被假象控制,能讓你清醒的應該是看淡;人不能被曾經過往控制,決定你生活的應該是當下。 說來說去,人生不必過於計較。人老人少,健康就好;錢多錢少,知足就好;家貧家富,和諧就好;誰對誰錯,理解就好;友多友少,真誠就好;人這一生,平安就好! (2024 年 12 月 31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慈懷書院」)

2024年12月31日
免費結緣一本善書

建站宗旨:幫助深陷邪淫惡習中的人們看清幻象、重歸正途!

投稿、糾錯、投訴、合作等請聯系:contact@buzhus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