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語
愛情讓我們如癡如醉,愛情帶給我們歡喜也帶給我們憂愁。愛情的本質是什麼?讓我們看看從佛學的角度如何看待愛情?
愛情是人類最主要的感情之一,也是藝術作品中長盛不衰的主題。古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,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相守,今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爲愛奮不顧身,那愛情的本質是什麼?
愛情的特點
在佛學上看來,愛情有以下幾個特點:
第一是癡,就是無明,看不清楚。有個詞叫作「癡情」,可謂一語道破。因爲癡,所以沒道理可講。有道是「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」。古往今來,多少癡男怨女爲了一個情字,萬般痛苦,甚至走上絕路。因爲這些情是在妄心的基礎上建立的,如果缺乏智慧,是很難看清真相的。如果自己不想醒來,也很難接受別人的規勸。
第二是貪,具有粘著的特點。對於戀人,當你在愛對方的時候,同時也在建立對愛的需求;當你說「我愛你」的時候,其實在告訴對方「你也要愛我」。投入的感情越多,由此產生的需要和期待就越高。男女之間是這樣,父母對兒女也是這樣。愛之所以會成爲繫縛,就是因爲粘著像膠水那樣,把雙方粘在一起。
在不斷投入感情的過程中,粘著程度會隨之增加,對愛的需求也在增加。當你對他人有一分的愛,內心會建立一分的需求;有十分的愛,會建立十分的需求;有一百分的愛,會建立一百分的需求。這些需求必須通過對方的回饋,才能得到滿足和平衡。但隨着需要的不斷提升,得到同樣回饋的概率就越低。當付出和所得之間的懸殊越來越大,痛苦就隨之降臨。
第三是我執,是從自我出發的一份佔有。男女之間的愛情,特別容易引發佔有慾,進而是控制慾。這是破壞彼此關係的大敵,也是直接引發痛苦的導火索。因爲控制會帶來逆反心理,並進一步造成衝突。同時會因爲害怕失去,帶來焦慮、恐懼、胡思亂想等各種負面情緒。一旦這種關係發生變化,還會因爲對方的「背叛」激起嗔心。這種因愛生恨的悲劇,世間已發生太多了。
愛情的過患
關於愛情的美好,《詩經》雲:「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」《車遙遙篇》說:「願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潔。」 白居易在《長恨歌》中寫到:「在天願作比翼鳥,在地願爲連理枝。」愛情固然有其美好的一面,但「積聚皆消散,崇高必墮落 」,再真摯、再熾熱的愛情也終究敵不過無常。且不說在相處磨合的過程中,在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的日常生活中,愛意可能會逐漸銷散殆盡。即使兩人能數十年如一日的相愛相守,也終將要面對愛人會逝去的現實,而曾經的愛有多麼地刻骨銘心,現在陰陽兩隔的痛苦就有多麼地撕心裂肺。世人大多讚頌愛情美好的一面,對痛苦的一面卻鮮少提及,但逃避並不能阻止痛苦的到來,反而是理性地看待愛情的美好與過患,更能讓我們保持清醒,在面對愛情時,不至於沉溺其中,難以自拔。
學佛需要捨棄愛情嗎?
世間的情愛大多以癡、貪、我執爲特點,但愛本身並沒有錯,學佛也並不是要我們斷情絕愛,而是要我們把這種污染、有限、粘著的情愛,昇華爲平等、無限、清淨的大愛,比如佛菩薩對衆生的大慈大悲就屬於被淨化、昇華的愛。所以愛沒有問題,關鍵要以智慧認識愛的真相,避免貪、癡、我執等問題,進而加以管理和提升。善緣具足的話,還可以把世間伴侶變成菩提眷屬,建設清淨、和諧的佛化家庭。比如《淨土聖賢錄》中記載:
鍾九思居士,浙江杭州人,居住於西溪。爲人樸實敦厚,深信三寶。平常對於鄰近僧舍茅篷數十間,鍾九思都一一護持,恭敬供養而不怠慢。有時因種種事故而虧損很多錢財,也沒有抱怨的臉色,和人交往做生意,沒有一絲一毫的欺騙詐欺。他的妻子沈氏,也同修淨土行業,對於鍾九思所作的一切功德善事,都很喜悅地幫助他。所生的一子一女,皆非常樸素勤勞、恭謹有禮。清宣宗道光六年初夏四月,鍾九思現出些微疾病。至二十四日清晨,告訴他的妻子說:「我因平日忠實不欺,求生淨土的願力、至誠懇切的緣故,現在承蒙佛菩薩接引,今天中午將往生西方。你們對於善事應當量力而時常去作,要謹慎遵守我的志願。」到了午時說:「爲我焚香點燃蠟燭。」又告訴沈氏說:「你來日無多,唸佛要緊。」說完後就往生,年五十二歲。第二年七月,沈氏亦現出病態,邀請丈夫的兄長,將家事交待囑咐完畢後,即自己靜坐唸佛。至二十一日,告訴子女說:「要做好人。」然後安祥而往生,年五十四歲。
由上可知,學佛並不一定要捨棄愛情,也可以把愛人、家人之間的羈絆變成度化衆生的良機。印光大師雲:「即家庭便是道場。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親戚,盡作法眷。自行化他,口勸身率,使其同歸淨域,盡出苦輪。則可謂戴發高僧,居家佛子矣。」
願大衆都能:
擁有智慧之愛,遠離無明和我執; 擁有清淨之愛,遠離污染和佔有; 擁有平等之愛,遠離親疏和分別。
(2024 年 11 月 8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寧海靈峯禪寺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