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語
你被美色深深吸引、深陷邪淫惡習無法自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? 到底美色在別人身上?還是在你心裏?你是否想了解這個被習氣綁架的真相是什麼?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師好好地參一參《風動幡動》的禪宗案例!
本文出自張慶祥講《六祖壇經》第 20 集,全篇文字摘錄自微信公衆號「黃庭書院」。
1 以直報怨,處世有度
有一天六祖惠能心裏想,應當出去弘法了,經過十幾年的修煉,該證得的也證得了,該提升的也提升了。這麼好的法門不去弘法,而要等待什麼時候呢?不能總是逃在山裏呀!
所以就來到廣州法性寺(即現光孝寺),剛好有一個大法師(印宗法師)在講《涅槃經》。
風在吹,法壇旁邊的旗幟在飄蕩。一僧曰風動,一僧曰幡動,議論不已。我們一定很訝異這有什麼好爭論的,有風在吹不是很自然嗎?風一吹,幡在飄不是很自然嗎?
各位,你曾經爲這個事跟誰爭吵過嗎?絕對不會呀!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契機,就是以一個事件來凸顯六祖的程度,讓他登臺說法了。
一個和尚看到風在吹,幡在動,他說:「你看,那個幡自己動。」
另外一個說:「胡說八道,明明是風吹,風不吹它怎麼會動?」
「沒有風,是幡自己在動。爲什麼幡自己會動?因爲我們印宗法師法力高超。你看神不神奇?」
胡說八道,明明就是風吹,然後幡在動。兩個在那邊吵,吵得臉紅脖子粗,爭論不已。奇哉,奇哉,這個事情也可以爭吵!
惠能看到這個景象,進曰:「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。」一衆駭然!
衆人聽到六祖這麼一說,都非常的震驚,這個人言簡意賅,話很簡短,意義非常深遠!
他說:「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,現在只有一個東西在動,你們兩個的心在動。」那這個風跟幡確實都在動,爲什麼六祖說它沒有動?不是風動,也不是幡動,它們都沒有動,爲什麼?
因爲在經典的定義裏面,只有逆性的情況下才會叫做「動」。
2 什麼叫「靜」,什麼叫「動」?
逆性,逆於自然的情況下,纔會用「動」這個字。凡一切順乎本性、自然的那種動一律稱爲「靜」。這個定義我們一定要很清楚,順乎本然的,這個發生自自然然應該發生,是無情無識下的自然,這種情況的動一概稱爲「靜」,不論它是動還是靜。
逆於本性的動,是人造作出來的,一概稱作動;逆於本性的靜,是人的造作下刻意不動的,那種也稱爲「動」。這樣瞭解了嗎?
例如一個小小的電風扇正在轉,你用手把它捏着,電一開你非讓它不轉,它雖然是不轉了,是動還是靜?算「動」。插了電就會轉,自自然然會有風,電風扇最自然不過就這樣了,那個就叫做「靜」。
風動、幡動哪一個不自然?檢驗一下,都是最自然的事情了。都是順性,所以在經典的定義中都叫做「靜」,這個不叫做「動」!
我們看《北海老人》中這一段:「凡一切有爲之爲(有爲,就是用人去造作出來的);有法之法,有意之意,有心之心(這些都是講人的意念去造作、去控制。)有神之神,有氣之氣,此皆屬乎動者也!」。
譬如想象一股氣,從哪裏運到哪裏,這有沒有動到意念?這就是用意念啊。這樣子搬運、吐納爲什麼古聖先賢一概禁止的原因,因爲這都算是「動」。動到什麼?動到性。
「性」是純屬自然的,性的精密非人可以造作。好比每個人自有一個血液的循環系統,如果有一天有個科學家發明了一個非常精密的儀器,可以代替你自然的血液循環系統,只要裝在你的身體裏面,你就可以跑得比以前更快,你要不要裝一個?你會不肯的。
因爲你知道人的智慧是很有限,你會暫時看到好處,你知道可能命會丟了半條,對不對?它有很多、很多壞處。所以人爲的造作,凡逆乎性,都會暴露它的缺失跟它的粗糙,我們都稱爲「動」。
3 「動」了本性會有什麼後果?
「動」即與太極氣天相合,太極氣天乃半陰半陽之天,陽生則陰死,陰生則陽死,生生死死輪迴不已之氣數。這就是「動」的缺點,動就是種輪迴的因子,不論善還是惡,不論好還是壞,凡動到它都動到了我們本性的自然,都是墮入輪迴種下的因子。
「靜」的意思就是說,本性有個自然的安排,你不必動它,不要去破壞它,這樣就行。靜,即與無極理天相合,所以,任何沒有人爲造作的、自然發生都可以稱爲「靜」。
而此刻六祖見到兩個小和尚爲了區區小事紛爭不已,兩個的爭執倒不是重點,重點是爭執的過程中,使心中氣血開始逆亂,心內的秩序開始亂,全身的秩序就開始亂了。
於是失去了本性的中和跟清真,所以六祖說:「天下皆靜,唯有兩位的心在動亂而已」。
4 解脫的唯一正路
由六祖這幾句簡潔的話,立刻讓人感覺到他的智慧所在。因爲他一針見血便點出修行真正的問題所在。在哪裏?在一顆動亂的心!其它都是靜的,都沒有問題,唯一有問題的——就那個「性」!
仔細觀察人們修行上的困難,問題不是風動,也不是幡動,不是環境動,也不是腦袋動,不是婆婆的問題,不是媳婦的問題,也不是兒子的問題,不是事業的問題。那一些統統都是風動跟幡動的問題。
事業本來有起有落,盡人事聽天命而已,不是嗎?事業是有氣數的,可是我們的心不必跟着它動,可以跟着它作爲,可以跟着它變,但是內心的秩序不要因此而逆了本性。
唯獨只怕我們的心在動,其他一切不怕動,唯獨只怕本無意義的氣血上攀附滿滿的知見,這個纔是問題。我們胸口的氣血只要一動,動盪的程度越大,貪嗔的知見就越深,情緒的不能自已就越強。各位想想看對不對?
你不怕任何東西動,你只怕胸膛的氣血開始晃盪,想想看對不對?回去體驗看看,注意自己明天、後天的生活,每一天的生活裏面,一個正常人不知道要被動幾次,我們有很多很多的機會。不怕腦袋動,不怕環境動,不怕人動,不怕事業動——只怕胸膛動!很奇怪的。
所謂人的心動,在胸膛;腦袋的都稱無念,腦袋的都算靜,只有逆性的那一份纔算動。那個纔是整個修行的問題所在。
六祖這句「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」是在提醒我們:對於修行來說,所有外在的動亂都不是困難所在,唯有解脫內心攀附在氣血上的知見。
爲什麼說知見攀附在氣血上?因爲氣血越強,你的痛苦、你的捆綁越深,你越不能自已。對不對?
(2024 年 4 月 25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「黃庭書院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