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語

邪淫的人中,身患焦慮、抑鬱的不在少數。

打坐是源於我國的一種古老又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健身、修心方法,根據很多戒友的反饋,打坐對於焦慮、抑鬱的醫治具有神奇的效果。請看微信公衆號「重塑心靈心理訓練中心」的一篇文章。

這段時間以來,因爲生活壓力、前路不明,我的脾氣變得暴躁不安。時常小兒子的幾聲哭鬧就會讓我大發脾氣,然後責罵小兒子不懂事,心裏責備妻子。漸漸地,二女兒就有些怕我,喫飯坐凳子都有意遠離我一些。我與妻子的關係也有些生疏了。這讓我很是失落,慢慢地,竟有些開始焦慮起來。

直至最近我靜坐修心,有所悟,情緒才慢慢恢復平靜。在靜坐中,我無意識跳出了自己的思緒,從第三者的角度看到了這段時間的自己。種種不安、煩躁、不滿像電影放映一般,一幀一幀的閃過。

我突然醒悟,原來上天給我畫了一扇心靈之窗不僅想讓我往外看,也希望我往內看看。往外看豐富我的內心;往內看是要我定期整理內心雜亂的情緒。

在這紛繁複雜、物慾橫流的生活中,有多少人會定期反觀一下自己呢?我們每天拼命的往外看,尋求更多更豐富多彩的風景,充實自己的內心。特別是現有了手機,它在方便我們看到外面世界的同時,也仿若一個慾望放大器,無時無刻不在引誘着我們的眼睛多往外看。還有幾個人知道,或者記得往裏看看我們的內心變成什麼樣了呢?

道家雲「目有妄而外視。」我想我們定是妄念深重,慾望纏身之人,否則爲何我們現代人都離不開手機呢。我們不斷的從外往我們內心這個小屋中裝了一大堆東西,卻忘了往裏面看一看是否放置得當,忘了抽時間去整理歸類。

我們的慾望被不斷的放大,特別是網絡,它讓我們變得不切實際。總感覺自己不夠完美,身邊的親人滿身都是缺點,生活也不像自己想要的那樣,未來更是一團迷霧。這些無處安放的情緒會讓我們越來越緊張,最後變得焦慮不安。

那如何避免這些壞情緒的不斷積累,進而慢慢發展成焦慮症呢?

我想說定期內觀是個非常好的方法。在道家經典《道德經》中,雖然沒有直接關於內觀的論述,但其中提倡的思想卻與內觀緊密相連。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多次提到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的修行境界。「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」 —— 老子《道德經》

我們也可仿古人,閉上眼睛,把向外面看的窗關起來,多向內看看自己。整理整理我們內心這一間小小的屋子。

大家可以選擇與我一般靜坐,也可以選擇其它可以讓自己安靜的方式,比如: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,獨自旅行思考,或者在戶外做做瑜伽,等,能讓自己的內心平靜即可。然後嘗試跳出自己的身體,從第三方的角度好好觀察一下這段時間以來的自己,有哪些美好的事情,哪些不好的情緒。逐一將它們分開,把不好的情緒從我們的內心,身體裏面拉扯出來,丟到外面去,讓它們隨風飛走。

記得,全程要保持微笑哦,就像在一個美好的早晨你整理書架上雜亂的書本那般自然。我們只保留美好,傷心不安的情緒就讓它們隨那清晨第一縷陽關消散吧。

當然,我們還需要處理一個問題,那就是我們如何避免產生壞情緒,產生焦慮呢?

道家《太清元道真經》內雲:「六根本虛靜,爲人自生妄想,六賊所牽,終不得歸根。」我們很多壞情緒,其實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妄念,慾望。既然焦慮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、對過去的遺憾或悔恨、對現狀的不滿。那讓我們嘗試去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接納有缺點的親人朋友,接納那不像我們想象那般美好的生活,接納那不確定的未來。要知道因爲那纔是原本的我們,那纔是我們真實的親人朋友,那纔是生活本來的模樣。

當我們學會了這些接納和包容,我相信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通透,之前的種種負面情緒都仿若荷葉上的水滴,應風而落,歸於平靜。

讓我們一起接納不完美,定期整理我們內心那間小屋吧!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稍有遺憾的生活,把負面情緒一絲一縷地,定期地丟到我們身體的外面,成爲一個低慾望、內心充滿美好的人。那樣的話,焦慮就會與我們漸行漸遠。

(2024 年 8 月 23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「重塑心靈心理訓練中心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