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清靜經
第一章 老君曰: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。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。大道無名,長養萬物。吾不知其名,強名曰道。 第二章 夫道者,有清有濁,有動有靜。天清地濁,天動地靜。男清女濁,男動女靜。降本流末,而生萬物。 第三章 清者濁之源,動者靜之基。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。 第四章 夫人神好清,而心擾之。人心好靜,而慾牽之。 第五章 常能遣其慾,而心自靜。澄其心,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慾不生,三毒消滅。 第六章 所以不能者,為心未澄,慾未遣也。 第七章 能遣之者,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。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。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。三者既無,唯見於空。 第八章 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。所空既無,無無亦無。無無既無,湛然常寂。寂無所寂,慾豈能生。慾既不生,即是真靜。 第九章 真常應物,真常得性。常應常靜,常清靜矣。 第十章 如此清靜,漸入真道。既入真道,名為得道。雖名得道,實無所得。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。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。 第十一章 太上老君曰:上士無爭,下士好爭。上德不德,下德執德。執著之者,不明道德。 第十二章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。 第十三章 既有妄心,即驚其神。既驚其神,即著萬物。既著萬物,即生貪求。既生貪求,即是煩惱。 第十四章 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。便遭濁辱,流浪生死。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 第十五章 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。得悟道者,常清靜矣。 (2023 年 6 月 12 日整理自「黃庭書院」《經典讀本 · 貳五 · 中》)